16.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空玻璃杯,它的底面積為0.01m2,它對桌面的壓強為200Pa.(水的密度ρ=1.0×103 kg/m3,取g=10N/kg,杯壁厚度可忽略).在玻璃杯中裝入1 kg水后,水對杯底產(chǎn)生的壓強為1100Pa,則通過計算推測出水的深度為0.11m,玻璃杯的大致形狀是圖中的c.

分析 知道水對杯底產(chǎn)生的壓強,利用液體壓強計算公式p=ρgh可以計算出水的深度;假設(shè)杯壁是豎直的,求出裝入1kg的水后杯中水的深度,再判斷杯子的形狀.

解答 解:
由p=ρgh得水的深度:
h=$\frac{{p}_{水}}{{ρ}_{水}g}$=$\frac{1100Pa}{1×1{0}^{3}kg/{m}^{3}×10N/kg}$=0.11m,
假設(shè)杯壁是豎直的,由m=ρV=ρSH得裝入1kg的水后杯中水的深度為:
H=$\frac{m}{{ρ}_{水}SH}$=$\frac{1kg}{1×1{0}^{3}kg/{m}^{3}×0.01{m}^{2}}$=0.1m,
因為H<h,所以水杯是底大、口小,大致形狀是圖c.
故答案為:0.11m;c.

點評 本題考查了液體壓強公式的應(yīng)用.第二問用假設(shè)法去分析,平時要多積累特殊的解題方法.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在做“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時,為防止沸水濺出傷人,通常在容器上加蓋,這樣會使水的沸點升高;若實驗時不小心被①沸水燙傷;②水蒸氣燙傷,②(填“①”或“②”)情況更嚴(yán)重,其道理是水蒸氣液化放熱.由于操作錯誤,他發(fā)現(xiàn)溫度計讀數(shù)大于100℃,他的錯誤是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到容器底.糾正錯誤后,他觀察到水沸騰時,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此時水的溫度是99℃;從燒杯口冒出的縷縷“白氣”是氣態(tài)(選填“固態(tài)”、“液態(tài)”或“氣態(tài)”)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為四沖程汽油機未按工作循環(huán)順序排列的各沖程示意圖.工作時,將大量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的沖程是(  )
A.
排氣沖程
B.
壓縮沖程
C.
吸氣沖程
D.
做功沖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超聲波的頻率大于20000 Hz,次聲波的頻率小于20 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所示,A、B是兩根形狀相同的試管,C是容積大于A、B試管的容器,將它們?nèi)齻分別裝入質(zhì)量相同的三種液體,三個容器中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分別為pA、pB、pC,則(  )
A.pA>pB>pCB.pA<pB<pCC.pA=pB=pC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當(dāng)家庭電路中接入一個大功率的電爐時,正在使用的臺燈變暗了.對于這一現(xiàn)象,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  )
A.輸電線路上的電流變大B.臺燈燈泡兩端的電壓變小
C.輸電線路上產(chǎn)生的熱量變大D.電路的總電阻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如圖所示,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圖中未標(biāo)出),點燃的蠟燭放在光具座上的a點,調(diào)節(jié)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倒立、放大的像;將蠟燭從a點滑到b點后,再移動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變大.則(  )
A.凸透鏡位于a點左側(cè)B.凸透鏡位于b點右側(cè)
C.蠟燭在a點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D.蠟燭在b點時,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如圖所示,是“比較不同物質(zhì)的吸熱能力”的實驗裝置.左右兩圖中,杯內(nèi)分別裝有質(zhì)量和初溫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其余都相同.在此實驗中,我們可以用加熱時間的長短來表示物質(zhì)吸熱多少;如果將質(zhì)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加熱相同的時間,食用油升高的溫度更高.(填“食用油”或“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在揚聲器紙盆內(nèi)放些碎泡沫,當(dāng)揚聲器發(fā)聲時出現(xiàn)如下1圖所示的現(xiàn)象,這現(xiàn)象說明了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發(fā)生的;如2圖所示,用硬紙片在鋼鋸齒上滑動,滑動速度越大,硬紙片振動的頻率越大,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越高;如3圖示,將一只小電鈴放在玻璃鐘罩內(nèi),接通電源,可清楚地聽到鈴聲.用抽氣機逐漸抽去玻璃鐘罩內(nèi)的空氣,鈴聲逐漸降低,這個實驗說明了聲音需要介質(zhì)傳播;如4圖示,用一只手將鋼鋸條壓在桌沿上(也可用塑料尺代替),另一只手輕撥鋸條一端,聽其響度;再用力撥動鋸條,這時鋸條的振幅變大,聽其響度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