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于勻速直線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相同的路程
B. 每走1 km所用的時間都相等
C. 每1 min所走的路程都相等
D. 任何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都相等
D 【解析】運動快慢不變,經(jīng)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因此它在任何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都相等,即速度大小跟物體運動的距離和時間都沒有關系,故選D。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2017--2018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 物體的運動練習 題型:填空題
用“頻閃攝影”可記錄物體相隔同樣時間的不同位置,如圖所示是甲、乙兩個網(wǎng)球運動時的頻閃照片.甲中相鄰兩位置距離相等,由照片可知,_______球做勻速直線運動,_______球的速度越來越大(選填“甲” 或“乙”).
甲 乙 【解析】試題分析:根據(jù)題意知,在甲乙圖像中,兩點之間的時間相同,由于甲中兩點之間的距離相同,根據(jù),說明甲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乙圖中,時間相同,路程逐漸變大,所以速度逐漸變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2017--2018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第5章 物體的運動 單元提高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我國已成功實現(xiàn)三次載人航天飛行,在飛船發(fā)射升空階段航天員被固定在座艙內(nèi)。選取下面哪個物體作為參照物時,航天員在此階段是靜止的( )
A.飛船的座艙 B.天空中的云朵
C.地面上的發(fā)射架 D.太平洋上跟蹤監(jiān)測的測量船
A 【解析】 試題分析:用來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的另一個物體,叫做參照物.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看這個物體與所選參照物之間是否有位置變化.若位置有變化,則物體相對于參照物是運動的;若位置沒有變化,則物體相對于參照物是靜止的.在飛船發(fā)射升空階段航天員被固定在座艙內(nèi),航天員和飛船座艙之間沒有發(fā)生位置的變化,以飛船座艙為參照物,航天員是靜止的.在飛船發(fā)射升空階段,航天員和太空中的...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物體的運動》第三節(jié) 、直線運動知識點同步練習試卷 題型:單選題
每年的8月初,是吐魯番葡萄成熟的季節(jié).若葡萄從葡萄架上落下來,則下列可以大致反映葡萄下落過程中的速度隨時間變化情況的是( )
A. B. C. D.
D 【解析】葡萄下落時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速度隨時間的增大而變大,所以只有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物體的運動》第三節(jié) 、直線運動知識點同步練習試卷 題型:單選題
據(jù)新華社報道,2014年8月20日上午,青奧會賽艇女子雙人單槳比賽的最終“獎牌榜”出爐,四川選手羅雅丹與隊友潘婕合作,以3分37秒52的成績獲得銀牌。賽程全長2000米,如圖所示為她們在比賽中的情境。下列四個速度中,比她們的平均速度大的是( )
A.5 m/s B.10 m/s C.5 km/h D.10 km/h
B 【解析】 試題分析:平均速度等于總路程除以總時間為:v=s/t=2000m/218s=9.17m/s,對比四個選項可知,只有B選項的速度大于平均速度,故應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2017-2018學年九年級物理下冊第20章電與磁訓練題 題型:簡答題
盛夏的晚上,小明在房間感到很熱,他打開電風扇,風吹到身上感到?jīng)隹。請你就上述過程提出兩個物理問題,并解答。
示例:問題:電風扇轉(zhuǎn)動時能量是如何轉(zhuǎn)化的?答:電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
問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風扇對著人吹,為什么人感到?jīng)隹? 電風扇轉(zhuǎn)動時,加快了室內(nèi)空氣的流動,使人體表面汗液的蒸發(fā)加快,從而加快吸收人體更多的熱量 電風扇的扇頁為什么能轉(zhuǎn)動? 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而轉(zhuǎn)動 【解析】試題分析:根據(jù)題目中提到的物理情景風扇工作、人感到?jīng)隹欤槍@些具體現(xiàn)象,提出問題并利用相應的物理知識加以解答如下:問題1:風扇對著人吹,為什么人感到?jīng)隹欤? 答:電風扇轉(zhuǎn)動時,加快了室內(nèi)空氣的流動,使...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2017-2018學年九年級物理下冊第20章電與磁訓練題 題型:填空題
小明在超市里的自動扶梯前發(fā)現(xiàn)電梯運動較慢,當他站在電梯上時又快了起來.為了弄清其工作原理,他查閱資料找到其工作電路如圖所示,其中R是一個壓敏電阻,且電源電壓恒定。他分析:當人站在電梯上,壓敏電阻的阻值減小,則電磁鐵的磁性變_______,銜鐵與觸點2接觸,電動機的轉(zhuǎn)速變________。
強 大 【解析】當人站在電梯上時,壓敏電阻R的阻值減小,通過電磁鐵錢圈的電流增大,電磁鐵的磁性變強,則銜鐵被吸下,與觸點2接觸,則電機直接接在電源上,則電壓增大,電動機轉(zhuǎn)速變快. 故答案為:強(或大);大(或快).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第六章 物質(zhì)的物理屬性 培優(yōu)檢測 題型:綜合題
某學校開展科技活動課時,參觀了一知名酒廠,經(jīng)過技師的講解,同學們認識到:釀制白酒的過程實際上是將酒精從發(fā)酵的糧食中蒸餾(使之先汽化后液化)出來,其裝置如圖所示,因為要吸收熱量,所以需要在鍋灶下加熱,蒸鍋實際上是一個汽化池,留出輸氣管后將其密封,然后將酒精蒸汽導入冷凝池液化后注入儲酒罐,罐里的白酒度數(shù)很高,一般不宜飲用,需要與適量的水勾兌(混合)后才能出售,有關行業(yè)規(guī)定:白酒的“度數(shù)”是指氣溫在20℃時,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數(shù).
試回答:
(1)在標準大氣壓下,對汽化池加熱應保持多高的溫度才能出好酒?輸氣管為什么要彎彎曲曲地經(jīng)過冷凝池?
(2)該廠生產(chǎn)的每瓶裝“500ml,60°”的白酒質(zhì)量是多少?是否恰好“一斤酒”?這種酒的密度是多少?(不考慮勾兌時體積的變化,ρ酒精=0.8×103kg/m3)
78.5℃ 輸氣管彎彎曲曲地經(jīng)過冷凝池是為了擴大散熱面積,降低溫度有益于氣態(tài)酒精液化. 440g 白酒質(zhì)量少于1斤 0.88g/cm3 【解析】(1)保持酒精的沸點溫度,即78.5℃較好,此時酒精汽化成蒸汽,而汽化池內(nèi)其他液體如水等不會沸騰,故生產(chǎn)的酒純度更高.輸氣管彎彎曲曲地經(jīng)過冷凝池是為了擴大散熱面積,降低溫度有益于氣態(tài)酒精液化. (2)含酒精的體積為: ; 含酒精質(zhì)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 光現(xiàn)象 復習練習 題型:實驗題
(題文)如圖太陽光與地面成40°角斜射過來,要使光線沿豎直方向反射入井中,求作:
(1)反射光線;
(2)平面鏡的位置;
(3)計算出平面鏡與水平方向夾角.
【答案】
【解析】因入射光線與水平面成40°角,而反射光線又豎直方向射入水中,所以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為90°+40°=130°,則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5°.如圖所示,OB為反射光線,而MN為平面鏡所在的位置。因平面鏡與法線是垂直的,則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90°?65°=25°,所以平面鏡與水平面的夾角為40°+25°=65°.
點睛:已知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位置,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確定法線的位置,從而確定出平面鏡的位置.
【題型】作圖題
【結(jié)束】
24
小峰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時,將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兩段相同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直放在桌面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移動蠟燭B,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用兩段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_______的關系.
(2)在尋找蠟燭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蠟燭_______(選填“A”或“B”)這一側(cè)觀察.
(3)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_______(選填“虛”或“實”)像.
大小 A 虛 【解析】(1)選用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像大小關系。(2)眼睛在蠟燭A側(cè)觀察,能看到蠟燭A. 蠟燭A的像、代替蠟燭A的蠟燭B. 當移動蠟燭B,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時,即可確定像的位置。(3)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所以平面鏡成虛像。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