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如圖所示,木塊放在水平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木塊使其做直線運動,兩次拉動木塊得到的s﹣t圖象分別是圖乙中的圖線①②,兩次對應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分別為F1、F2 , 兩次拉力的功率分別為P1、P2 , 則F1F2 , P1P2(均選填“<”、“=”、或“>”)

【答案】=;>
【解析】解:(1)木塊兩次都進行勻速直線運動,拉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相等,拉力F相等,即F1=F2 . (2)從圖象中可以判斷出,第②次的運動速度v較小,根據(jù)公式P=Fv,當拉力相等時,速度越大,拉力的功率越大,即P1>P2 . 故答案為:=;>.
(1)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在水平面上勻速直線運動時,水平方向上木塊受到拉力和滑動摩擦力作用,拉力和滑動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滑動摩擦力大小跟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2)根據(jù)P=Fv判斷拉力的功率.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請在下面的數(shù)字后面填上適當?shù)膯挝唬?/span>
(1)牛奶的密度大約為1.2
(2)托起兩個雞蛋的力約為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利用電能表測量某一家用電器的電功率.當電路中只有這一個用電器連續(xù)工作時,測得在1h內,消耗的電能為1.2kW·h,那么這一個用電器是

A. 電冰箱 B. 掛壁式空調機 C. 彩色電視機 D. 普通白熾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強同學用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個圓柱體金屬塊、兩個相同的燒杯(分別裝有一定量的水和未知液體),對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進行了探究。下圖表示探究過程及有關數(shù)據(jù)。

(1)在第②步中圓柱體金屬塊所受浮力F=N
(2)分析 , 說明浮力大小跟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分析第①④⑤步,說明浮力大小跟有關。
(3)聰明的小強還計算出了未知液體的密度為 kg/m3
(4)小強邊做邊思考,覺得浮力可能跟物體的重力有關。
于是小強利用上面實驗中的器材,同時又找來了體積相同的實心鐵塊和鋁塊,設計了實驗進行探究,實驗過程如下,請你幫他把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①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鐵塊和鋁塊的重力為G1、G2;
②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拉著鐵塊和鋁塊 , 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分別為F1、F2
③實驗結束后,小強認真分析了數(shù)據(jù),如果則可證明浮力與物體的重力無關;
④小強結束了自己的實驗探究,就馬上得出了自己認為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請你分析小強的實驗設計的不足之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分別由不同物質a、b、c組成的三個實心體,它們的體積和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由圖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物質的密度最大
B.b物質的密度是2.0×103kg/m3
C.c物質的密度是b的兩倍
D.c的密度與它的質量、體積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

(1)我們需要準備的測量工具是秒表和
(2)你認為小車自由下滑時速度怎樣變化?
(3)下表是重復三次實驗獲得的數(shù)據(jù),請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把表格填完整

路程

運動時間

平均速度

1

S1=150cm

t1=5S

v1=30cm/s

2

S2=75cm

t2=2S

v2=cm/s

3

S1=75cm

t3=S

v3=cm/s


(4)根據(jù)你的計算結果,對小車運動正確的描述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兩只燈泡,A燈“6V 6W”,B燈“6V 3W”.A和B中電流隨兩端電壓變化關系的圖象如圖甲所示.
(1)將A、B并聯(lián)接在6V電源兩端,求干路上的電流;
(2)將A、B串聯(lián)接在某電源兩端,使B燈恰好正常發(fā)光,求此時A燈電阻;
(3)將A與一個滑動變阻器(20Ω 2A)串聯(lián)接在6V電源兩端,如圖乙所示.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當滑動變阻器的功率為A燈功率的兩倍時,求滑動變阻器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把一個凸透鏡對準太陽光,在距凸透鏡10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將一物體放在此透鏡前15cm處,經凸透鏡所成的像是

A. 倒立、縮小的實像 B. 倒立、放大的實像

C. 正立、放大的實像 D. 正立、縮小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手將一重為6N的物體全部壓入水中,物體排開的水重為10N,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為 N.放手后物體將(選填“上浮”、“下沉”或“懸浮”),待物體靜止時所受浮力為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