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圖是甲、乙兩個物體做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由圖象可知:甲做的是
勻速直線
勻速直線
運動,乙做的是
變速直線
變速直線
運動;3s時,甲和乙的圖線相交,交點表示
甲、乙的速度相同
甲、乙的速度相同

(2)從火車時刻表可見,D3101車次的火車在兩地間行駛時的平均速度是
117.9
117.9
km/h(小數(shù)點后保留一位數(shù)字).
表一:火車時刻表
車次 出發(fā)站 出發(fā)時間 到達站 到達時間 里程/千米
D5582 S城 08:26 上海南 10:35 224
D3102 S城 11:55 上海南 13:58 224
D5586 S城 15:13 上海南 17:39 236
D5552 S城 20:17 上海南 22:18 224
D5523 上海南 06:10 S城 08:05 224
D5585 上海南 10:58 S城 12:59 224
D3101 上海南 14:25 S城 16:19 224
分析:(1)運用圖象法解答問題的一般步驟是:①明確圖象中橫縱坐標(biāo)表示的物理量分別是什么;②注意認(rèn)清橫坐標(biāo)和縱坐標(biāo)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數(shù)值大小和單位;③明確圖象所表示的物理意義;④根據(jù)圖象對題目提出的問題作出判斷,得到結(jié)論.
(2)由表中數(shù)據(jù)讀出行駛路程和時間,根據(jù)v=
s
t
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1)圖象的縱軸是速度,橫軸是時間,所以這是一個速度-時間圖象.
由圖象可知:甲在任何時間內(nèi),速度都是一定的,即甲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
乙的速度是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加,說明乙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
在3s時,甲和乙相交,說明甲的速度和乙的速度相同.
(2)從火車時刻表可見,D3101車次的火車在兩地間行駛的路程s=224km,時間t=16:19-14:25=1h54min=1.9h,
火車在兩地間行駛時的平均速度:
v=
s
t
=
224km
1.9h
≈117.9km/h.
故答案為:(1)勻速直線;變速直線;甲、乙的速度相同;(2)117.9.
點評:解答本題時一定要看仔細(xì)縱軸和橫軸所表示的物理量,這道題的圖象有別于我們常見的路程-時間圖象,如果不認(rèn)真看圖,則很有可能會誤認(rèn)為甲是靜止不動,乙是勻速直線運動.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根據(jù)圖1情況填寫實驗結(jié)果:(a)工件的長度是
1.15
1.15
cm;(b)天平平衡后被稱物體質(zhì)量是
61.4
61.4
g.
(2)如圖2甲、乙兩個物體做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由圖象可知:甲做的是
勻速直線
勻速直線
運動;第3s末,甲和乙的圖線相交,這說明了甲、乙具有相同的
速度
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3?河南)在做“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小明和同學(xué)們測得圖中甲、乙兩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同,
(1)實驗后小明想:對于同一個滑輪組,它的機械效率是否不變呢?經(jīng)過思考后他認(rèn)為:即使像圖中甲繞好的滑輪組,機械效率也不是固定的,還應(yīng)該與
提升的物重
提升的物重
有關(guān),并用實驗證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你認(rèn)為小明的實驗方法是:
如甲所示的滑輪組下掛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分別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并進行比較
如甲所示的滑輪組下掛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分別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并進行比較

(2)小明將自己所做的上述實驗告訴他的同學(xué),大家探究的欲望更加強烈,大家認(rèn)為: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提升動滑輪所做的功是沒有用的,所以,
動滑輪的總重
動滑輪的總重
也應(yīng)該是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小明說:其實大家已測得的甲、乙兩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同,就證明了這一點.楊老師提醒同學(xué)們說:大家應(yīng)該注意到,在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時,我們沒有考慮摩擦的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甲、乙兩個電阻的U-I圖線如圖所示,若把兩個電阻并聯(lián)接在同一個電路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題網(wǎng)八年級上物理北師版 北師版 題型:022

如圖是甲、乙兩個物體運動時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根據(jù)該圖像,可以獲得兩物體運動時的信息:(1)甲物體速度比乙物體速度________;(2)兩物體都做________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