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物理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數(shù)據(jù),以下說法與事實相符的是( )

A. 一本初中物理教材的質(zhì)量約是5kg B. 通常情況下,人體的安全電壓不高于36V

C. 課桌的高度大約是100dm D. 人散步的速度約為10m/s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物理八上3.4 升華和凝華 練習 題型:填空題

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環(huán)著.陽光曬暖了海洋,水變成_________升到空中,形成暖濕氣流,暖濕氣流遇到冷空氣后,水蒸氣_________成小水滴,變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變成_________,匯成江河流入大海;另一部分_________ 涌出地表面后變成一股股清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2.2聲音的特性同步練習 題型:綜合題

超聲波及其應用

人類的聽覺范圍很有限,而很多動物的聽覺范圍很廣。大象能夠聽到次聲波,而蝙蝠接收的是超聲波。

超聲波具有許多奇異特性:空化效應﹣﹣超聲波能在水中產(chǎn)生氣泡,氣泡爆破時釋放出高能量,產(chǎn)生強沖擊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斷沖擊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縫隙申的污垢迅速剝落,從而達到凈化物件表面的目的。傳播特性﹣﹣它的波長短,在均勻介質(zhì)中能夠定向直線傳播,根據(jù)這一特性可以進行超聲探傷、測厚、測距、醫(yī)學診斷等。

(1)人耳聽覺的頻率范圍是_______。

(2)超聲波能夠清洗物件是因為聲波具有_______。由于具有_______特點,超聲波能夠探傷、測距等。

(3)宇航員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聲波測定兩山之間的距離,是由于_______。

(4)若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l 500m/s,利用回聲定位原理從海面豎直向海底發(fā)射超聲波,到接收回聲所用時間為4.8s,那么該處海洋的深度為多少米? 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黑龍江省大慶市2018年中考物理試卷 題型:作圖題

請補充完整通過凹透鏡兩條光線的光路圖(其中一條光線指向透鏡左側(cè)焦點,另一條光線平行于主光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黑龍江省大慶市2018年中考物理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滑輪重及滑輪轉(zhuǎn)動時的摩擦均不計。向上拉繩的速度是1.2m/s,拉繩的力F是9N.由此可知( 。

A. 物重是27N,物體的速度是0.4m/s

B. 物重是18N,物體的速度是0.6m/s

C.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27N,物體的速度是0.4m/s

D.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18N,物體的速度是0.6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滬科版九年級物理全冊13.1物體的內(nèi)能同步練習 題型:單選題

關天溫度、內(nèi)能、熱量三者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溫度高的物體,內(nèi)能一定大。 B. 物體溫度升高,內(nèi)能一定增加。

C. 物體吸收了熱量,溫度一定升高。 D. 物體溫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滬科版九年級物理全冊13.1物體的內(nèi)能同步練習 題型:單選題

(題文)關于溫度、熱量和內(nèi)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的熱量越多

B. 一個物體吸收熱量時,溫度不一定升高

C. 對物體做功,物體的溫度一定升高

D. 0 ℃的冰沒有內(nèi)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 1.3 運動的快慢 同步練習 題型:填空題

2017年7月30日,在建軍90周年大閱兵儀式上,若在10分鐘內(nèi),長1.5km的戰(zhàn)車方隊勻速駛過1km的閱兵區(qū)域,則戰(zhàn)車方隊行進速度為______km/h,無人機方隊與地面指揮中心是靠_________進行聯(lián)系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滬科版九年級 第十三章 內(nèi)能與熱機 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水煎包是東營特色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嫩軟,皮薄餡大,香而不膩。在水煎包的制作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①水煎包“香氣四溢”,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②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黃色,是因為油的沸點比水的沸點低

③木柴燃燒時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

④往熱鍋內(nèi)倒入水會產(chǎn)生大量的“白氣”,“白氣”是水汽化形成的

⑤鍋蓋不斷被水蒸氣頂起而發(fā)生“跳動”,此時水蒸氣的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鍋蓋的機械能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