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可以看出
CD
CD
是界面,
FO
FO
是入射光線,
OE
OE
反射光線,入射角是
60°
60°
度,折射角是
40°
40°
度,反射角是
60°
60°
度.
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的內(nèi)容.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nèi),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nèi),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當(dāng)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當(dāng)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由圖知,AB與CD垂直,所以AB和CD分別是界面或法線.根據(jù)反射定律與折射定律,∠FOB=∠EOB,所以AB是法線,CD是界面.
OF和OE分別是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OG則為折射光線,OG與OF在法線的兩側(cè),所以O(shè)F是入射光線,則OE是反射光線.
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所以入射角為60°;
折射角是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所以折射角為90°-50°=40°;
反射角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所以反射角為90°-30°=60°.
故答案為:CD;FO;OE;60°;40°;60°.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與光的折射定律的應(yīng)用.解決此類題目的關(guān)鍵是找出相互垂直的兩條線即法線和界面.最后根據(jù)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折射光線的關(guān)系和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guān)系進行有關(guān)分析.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從圖中可以看出
CD
CD
是界面,
FO
FO
是入射光線,
OG
OG
是折射光線,反射角是
60
60
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
(1)如圖a所示,要使像能夠成在光屏的中央,應(yīng)將蠟燭向
調(diào)整(選填“上”或“下”);
(2)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當(dāng)燭焰距凸透鏡15cm時,移動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清晰的像,該像是
放大
放大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
(3)在上一步的實驗中獲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付近視眼鏡放在凸透鏡前(如圖b所示)觀察到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此時要是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應(yīng)該將光屏向
移動(填“左右”)
(4)如圖c所示是現(xiàn)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裝的監(jiān)控攝像頭,它可以拍下違章行駛或發(fā)生交通事故時的現(xiàn)場照片.?dāng)z像頭的鏡頭相當(dāng)于一個凸透鏡,它的工作原理與
照相機
照相機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相似.如圖d和e是一輛汽車經(jīng)過路口時與一輛自行車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兩張照片,由圖可以看出汽車是逐漸
遠離
遠離
(選填“靠近”或“遠離”)攝像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從圖中可以看出
CD
CD
是界面,折射角是
40
40
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興趣小組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
(1)如圖(1)所示,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使它們的中心位于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光屏的中央
光屏的中央

(2)小明將蠟燭由距透鏡90cm處移至距透鏡120cm處的過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與透鏡間的距離均約為5cm.透鏡的焦距約為
5
5
cm,判斷的依據(jù)是
物體距離凸透鏡足夠遠,像與透鏡間的距離近似等于透鏡的焦距
物體距離凸透鏡足夠遠,像與透鏡間的距離近似等于透鏡的焦距

(3)小虎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調(diào)到如圖(1)所示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一定是
放大
放大
( 放大/縮小/等大)的
(實/虛)像.
(4)小紅同學(xué)將蠟燭和透鏡固定,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
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
(寫出一個).
(5)如圖(2)所示,現(xiàn)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裝監(jiān)控攝像頭,它可以拍下違章行駛或發(fā)生交通事故時的現(xiàn)場照片.?dāng)z像頭的鏡頭是凸透鏡,它的工作原理與
照相機
照相機
(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相似.如圖乙和丙是一輛汽車經(jīng)過路口時與一輛自行車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兩張照片,由圖可以看出汽車是逐漸
遠離
遠離
(靠近/遠離)攝像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