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甲)、(乙)、(丙)三幅圖都是加快蒸發(fā)的實例,其中________圖表示的主要是通過加快液體表面的氣體流動來加快蒸發(fā);________圖表示的是通過提高液體溫度來加快蒸發(fā).

乙    甲
分析: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有三個: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方空氣的流動速度.將甲乙丙圖中提供的信息與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因素去對應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甲圖用火烤去烤鍋上的水珠,是通過提高液體的溫度,加快水分的蒸發(fā).
乙圖是將手帕放在通風的地方,加快了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加快了水的蒸發(fā).
丙圖是通過將水掃開,增大液體的表面積來加快液體的蒸發(fā).
故答案為:乙;甲
點評:理解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是解決此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坐在行駛汽車上的一位乘客,欲估測前方隧道的長度.在進出隧道口時,分別看了一下手表,如圖(甲)、(乙)所示,汽車通過隧道時的平均速度是30km/h,由此可計算出此隧道長約
 
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實驗中,我們按如下的步驟進行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先分別將燒杯和石塊掛在彈簧秤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甲)、(乙)所示;然后將石塊浸沒在溢水杯中,彈簧秤的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再將盛有溢水杯中流出水的燒杯掛在彈簧秤下,彈簧秤的示數(shù)如圖(丁)所示.根據(jù)圖(乙)和圖(丙)可知,石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
0.4
0.4
N.根據(jù)圖(甲)和圖(。┛芍,石塊排開的水重為
0.4
0.4
N,由此可得結論是:
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東臺市模擬)如圖所示是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mA=mC>mB) (hA=hB>hC
(1)實驗中通過觀察
紙盒被推出的距離
紙盒被推出的距離
 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這種思想方法在很多實驗中都用到,請再舉一例
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時,我們可通過電路中的燈泡是否發(fā)光去確定
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時,我們可通過電路中的燈泡是否發(fā)光去確定

(2)實驗中讓小球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目的是使小球滾到水平面時
速度相同
速度相同

(3)通過圖(甲)和(乙),所得的結論是
小球速度相同時,質(zhì)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小球速度相同時,質(zhì)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4)圖(甲)和(丙),探究的問題是
當物體質(zhì)量一定時,速度越大的物體具有的動能越大
當物體質(zhì)量一定時,速度越大的物體具有的動能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玲將一塊礦石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然后又將此礦石浸沒在水中,測力計兩次示數(shù)分別如圖(甲)、(乙)所示.
(1)礦石受到浮力的大小為F=
1.6
1.6
N;
(2)礦石的密度ρ=
5.5×103
5.5×103
kg/m3
(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亮同學通過實驗測量牛奶的密度.
(1)調(diào)節(jié)天平橫梁平衡時,指針指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此時應向
(左/右)移動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小亮按照圖(甲)、(乙)、(丙)的順序進行實驗,首先,他將牛奶倒入量筒如圖(甲)所示.然后,用調(diào)節(jié)好的天平測量一只空燒杯的質(zhì)量,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最后,將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燒杯中,同樣用天平測量燒杯和牛奶的總質(zhì)量,測量結果如圖(丙)所示,則所測牛奶的體積為
17
17
cm3,質(zhì)量為
18.8
18.8
g,密度為
1.1
1.1
g/cm3,即
1.1×103
1.1×103
kg/m3
(3)測量結束后整理器材的過程中,小亮發(fā)現(xiàn),粘稠的牛奶在量筒壁上有一些殘留,由此可以判斷,牛奶的測量密度
小于
小于
(大于/等于/小于)牛奶的真實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