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如圖所示,密封的錘形玻璃泡內(nèi)裝有少量碘顆粒,對玻璃泡緩慢加熱,可以看到泡內(nèi)有紫紅色的碘蒸汽出現(xiàn),這個過程碘的物態(tài)變化是升華,該過程需要吸熱(吸熱/放熱);碘蒸氣彌漫整個碘錘內(nèi)部時停止加熱,冷卻過程中碘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凝華.

分析 物質(zhì)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叫做升華,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做凝華.

解答 解:對玻璃泡緩慢加熱,可以看到泡內(nèi)固態(tài)碘顆粒變?yōu)樽霞t色的碘蒸汽,屬于升華現(xiàn)象,升華吸熱;
停止加熱后,紫紅色的碘蒸汽直接變?yōu)楣虘B(tài)碘顆粒,屬于凝華現(xiàn)象.
故答案為:升華;吸熱;凝華.

點評 本題考查了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以及我們對碘這種物質(zhì)的了解,比較簡單,屬于基礎知識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如圖所示為我國自行研制的“玉兔”號月球車在月面上工作的情景.該月球車裝有六個很寬的輪子,這是為了減小車體對月面的壓強,這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實現(xiàn)的.月球晝夜溫差可達330℃,這除了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不能保溫以外,還跟月面砂石塵土的比熱容較小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方框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shù)字分別是“小時:分:秒”)
(1)該實驗的原理是v=$\frac{s}{t}$;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坡度較。ㄌ睢按蟆薄⒒颉靶 保
(3)請根據(jù)圖中所給信息計算:vAC=3.33cm/s;
(4)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問題中都是光源的一組是( 。
A.太陽、月亮B.閃電、發(fā)光的水母
C.鏡子、蠟燭的火焰D.發(fā)光的燈泡、用于投影的屏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在沒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況下,舞臺追光燈發(fā)出的白光透過紅色玻璃片照在白色上衣、藍色裙子的演員身上,觀眾看到她( 。
A.上衣呈紅色,裙子呈藍色B.上衣呈紅色,裙子呈黑色
C.全身呈藍色D.全身紅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閱讀短文,回答文后問題.
                      超聲波“看”世界
    蝙蝠是利用超聲波的高手,它長有一雙眼睛,視覺很差,被認為是動物界的“盲人”.
    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蟲,17世紀末,意大利科學家將蝙蝠和貓頭鷹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發(fā)現(xiàn),蝙蝠能輕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礙物,而貓頭鷹會撞上障礙物.后來科學家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如果將蝙蝠的一只耳朵堵住,它就會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礙物.
    直到1930年,哈佛大學的一位大學生才利用儀器探測到蝙蝠發(fā)出的超聲波,從而揭開了蝙蝠捕食之謎.原來,黑暗中飛行的蝙蝠通過鼻腔每秒發(fā)射10-20次超聲波,這種聲波可以探察到很小的障礙物,聲波遇到障礙物后便會發(fā)射,就像我們在大廳里拍手會聽到回聲一樣,蝙蝠根據(jù)這種回聲的方向和時間,就能了解周圍環(huán)境,辨別位置和捕食昆蟲.

    科學家受到回聲定位的啟發(fā),發(fā)明了超聲波測速儀.圖甲是公路上用超聲波測速儀測量車速的示意圖,測速儀每隔一定的時間發(fā)射一次超聲波,顯示屏上能顯示發(fā)出和接收到的超聲波信號.并能讀出兩個信號的時間差,從而測出被測物體的位置和速度.如果發(fā)出的超聲波遇不到反射物,顯示屏上只顯示發(fā)出的超聲波,如圖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測速儀正前方有一輛汽車,測速儀將接收到汽車反射回來的超聲波,p1、p2的發(fā)射波n1、n2如圖丙所示.

(1)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作超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聲音叫作次聲波;
(2)科學家將蝙蝠和貓頭鷹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發(fā)現(xiàn)蝙蝠能輕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礙物.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C
A.提出問題  B.猜想假設  C.進行實驗   D.得出結(jié)論
(3)蝙蝠用來接收反射超聲波的器官是B
A.眼睛   B.耳朵  C.鼻子   D.嘴巴
(4)如果圖乙和圖丙中的p1、p2之間的時間間隔△t=0.5s,則測速儀每秒鐘發(fā)射2次超聲波,圖丙中p1、n1之間的時間間隔t1=0.2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v=340m/s,可知超聲波第一次發(fā)射時汽車離測速儀的距離為34m;
(5)圖丙p1、n2之間的時間間隔t2小于之p1、n1之間間隔t1,由此可以判斷汽車的運動情況是B
A.靜止  B.向左運動  C.向右運動  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在天安門廣場上,國旗在國歌中勻速升到旗桿頂端,如圖所示,旗桿頂端裝的簡單機械是定滑輪,它的實質(zhì)是變形的等臂杠桿,利用它來升國旗的好處是改變施力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男女同學的體重一樣,在開展游戲時; 首先這兩位同學從一樓跑步上三樓,結(jié)果是男同學先到達,女同學后到達三樓.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男同學做功多B.女同學做功多
C.男女同學做功一樣D.男女同學都沒有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關(guān)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聲音
C.聲音能傳遞信息,也能傳遞能量
D.高速公路兩旁安裝的隔音板是為了阻斷噪聲的傳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