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根據(jù)如圖所示電路,請你在虛方框內畫出對應的電路圖.

分析 利用電流流向法,從電源正極開始,將兩個燈泡并聯(lián)起來,電流表A測量通過燈泡L2的電流.

解答 解:從正極經開關S后開始連接,一支經燈泡L1;另一支經電流表A、燈泡L2;然后共同回到負極;如圖:

點評 會正確識別電路的連接方式以及開關和儀表的作用,會根據(jù)實物圖畫出正確的電路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在做“探究串聯(lián)電路中的電壓規(guī)律”的實驗時,有多個燈泡可供選擇,小明把兩只燈泡L1、L2串聯(lián)起來接到電源上,如圖1所示:

(1)閉合開關后,兩燈均不亮,當分別把電壓表并聯(lián)接在圖中AB兩點、BC兩點及AC兩點時,測得的數(shù)據(jù)是:
UAB=0,UBC=4.5V,UAC=4.5V,則故障可能是燈泡L2斷路.
(2)排除后,實驗正常進行,完成第一組數(shù)據(jù)采集后,你認為他需要進行的操作順序是BAC.(請按先后排序);
A.換不同型號的燈泡替換L1、L2,并連接好電路;  B.斷開開關;  C.閉合開關
分別把電壓表連在圖中AB兩點、BC兩點及AC兩點,觀察電壓表示數(shù),并記錄數(shù)據(jù);
(3)通過測量得到了三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實驗次數(shù)AB間電壓U1/VBC間電壓U2/VAC間電壓U3/V
12.02.54.5
22.42.14.5
31.92.64.5
分析三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論是串聯(lián)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之和.
(4)實驗完成后,同組的小楊同學認為,每次操作都需要將電壓表拆接至AB、BC、AC兩端,太過繁瑣,她認為只需進行兩個簡單的操作就可以了,如圖2所示:
①在測L2兩端的電壓時,只需將電壓表所接的B接點不動,只斷開A接點,并改接到C接點上;
②測總電壓時,只需將電壓表所接的A接點不動,只斷開B接點,并改接到C接點上.
小亮同學馬上對她的方法給予了否定,他認為在進行操作①時,會出現(xiàn)指針反偏的問題,而在進行操作②時,會出現(xiàn)指針偏到表盤右側無刻度處的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小明探究“水的沸騰”時所使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

(1)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此時溫度計的示數(shù)是94℃.
(2)小明在做實驗時思考了上圖ABCD中操作,你認為正確的是B;然后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出了水沸騰時溫度和時間關系的曲線(如圖丙).根據(jù)圖丙可知水的沸點是98℃.
(3)小明看到,從水溫達到90℃到水沸騰共用時10min.為了節(jié)約課堂時間,請你給小明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適當減少水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圖象是表示物理規(guī)律的一種重要方法,可以形象表達某些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下列選項所示圖象中正確表示一輛汽車在公路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汽車通過的路程S與所用時間t的關系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四沖程內燃機工作時,壓縮沖程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填能量形式名稱);常用水來給內燃機降溫,是因為水的比熱容比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以下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中,吸熱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匯成潺潺流水B.夏天,清晨草葉上出現(xiàn)晶瑩的水珠
C.秋天,雨后泰山上出現(xiàn)縹緲的云霧D.冬天,天空中飛舞的雪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使用電壓表時的一些注意事項,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被測電壓值不能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B.使用前應檢查指針是否指到零位
C.電壓表不能直接與干電池兩極相接
D.電流由標有“3”或“15”的接線柱流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唐詩《楓橋夜泊》中的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在楓橋邊客船里的人聽到了寒山寺的鐘聲,是因為寒山寺里的大鐘受到僧人的撞擊,產生振動而發(fā)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別傳來的是“鐘聲”,而不是“鼓”聲或其他聲音,實際上他是根據(jù)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鐘聲和鼓聲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獵豹發(fā)現(xiàn)前方200m有一只羚羊,羚羊同時發(fā)現(xiàn)獵豹,以15m/s的速度勻速直線逃跑,獵豹以72km/h的速度勻速追趕,多長時間能追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