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2011?奉賢區(qū)一模)某小組同學在探究“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規(guī)律”實驗時,用到的器材有: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器R1、R2和R3(阻值如圖所示)、三個電流表A、A1和A2、電源(電壓恒定)、電鍵S和若干導線.請仔細觀察圖中的實驗操作和數據記錄,然后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l)分析比較圖(A)、(B)或(A)、(C)可知:
并聯(lián)一個電阻后,總電流增大了
并聯(lián)一個電阻后,總電流增大了

(2)分析比較圖(B)和(C)可知:
并聯(lián)電路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條支路中電流之和,并且支路中的電流與支路的電阻大小成反比
并聯(lián)電路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條支路中電流之和,并且支路中的電流與支路的電阻大小成反比

分析:(1)比較(A)、(B)或(A)、(C)電路連接的變化情況及電流表的示數變化,得出結論;
(2)比較(B)和(C),都是并聯(lián)電路,不同之處是其中一個并聯(lián)支路的電阻增大,此支路電流和干路電流發(fā)生了變化,從而根據對比得出結論;
共同之處是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解答:解:(1)由(A)、(B)或(A)、(C),并聯(lián)一個電阻后,電路中的總電流示數比原來變大了;
(2)由(B)和(C),在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條支路中電流之和;
且一條支路中的電阻變大,此支路中的電流變小,電流和電阻的乘積不變,可知,并聯(lián)電路中支路中的電流與支路的電阻大小成反比.
故答案為:(1)并聯(lián)一個電阻后,總電流增大了;
(2)并聯(lián)電路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條支路中電流之和,并且支路中的電流與支路的電阻大小成反比.
點評:此題是探究“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規(guī)律”實驗,考查了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要分析時,要注意實驗電路的變化,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奉賢區(qū)一模)在圖所示電路里填上適當的電表符號,使L1和L2兩燈串聯(liá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奉賢區(qū)一模)某中學生游泳時受到的浮力大小約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奉賢區(qū)一模)某小組同學在探究“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規(guī)律”實驗中,
(1)選用的器材有:
電源
電源
、電鍵S、兩盞規(guī)格不同的小燈泡L1和L2、三個電壓表和若干根導線.
(2)甲同學按如圖所示的電路連接實物.閉合電鍵S,觀察到燈L1比L2亮,他認為通過燈L1的電流大,你認為甲同學的結論是
錯誤
錯誤
的(選填“正確”或“錯誤”),理由是
串聯(lián)電路中各處的電流都是相等的
串聯(lián)電路中各處的電流都是相等的

UAB(伏) UBC(伏) UAC(伏)
3.5 2.5 6.0
(3)乙同學把三個電壓表同時接在A和B;B和C;A和C兩端,測出的數據如右表所示,得出的初步結淪是:
串聯(lián)電路總電壓等于各串聯(lián)電阻兩端電壓之和
串聯(lián)電路總電壓等于各串聯(lián)電阻兩端電壓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奉賢區(qū)一模)在“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滑動變阻器上標有“20Ω 2A”字樣,小燈上標有“0.3A”字樣.
(1)在圖(A)所示的電路中,有一根導線尚未連接,請用筆線代替導線在圖中正確連接.補上后要求:閉合電鍵S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最大.
(2)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電鍵S,移動變阻器的滑片,發(fā)現小燈始終不亮,電流表示數為0、電壓表示數為6伏,則電源電壓為
6
6
伏.若電路中只有一處故障且只發(fā)生在小燈或滑動變阻器上,則電路故障可能是
小燈斷路
小燈斷路

(3)排除電路故障后,重新實驗,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當電流表的示數為
0.3
0.3
安時,小燈正常發(fā)光,此時電壓表的示數如圖(B)所示,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0.75
0.75
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1?奉賢區(qū)一模)某小組同學在探究“實心長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他們猜想:實心長方體對水平地面壓力作用效果可能與長方體的底面積、高度和材料密度等因素有關.他們選取的器材有:底面積、高度、密度不同的均勻實心長方體若干,器壁標有刻度線、內盛細沙的玻璃容器.實驗時,他們分別將不同的實心長方體豎直放置在同一水平沙面上,并進行了多次實驗,有關數據分別記錄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實驗序號 材料密度
(克/厘米3
底面積
(厘米2
高度
(厘米)
凹陷程度
(厘米)
1 3 5 8 1.0
2 2 5 12 1.0
3 2 10 12 1.0
4 4 10 6 1.0
表二
實驗序號 材料密度
(克/厘米3
底面積
(厘米2
高度
(厘米)
凹陷程度
(厘米)
5 3 5 16 2.0
6 4 10 12 1.5
7 3 10 16 2.0
8 8 10 6 1.7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
3、6或4、8
3、6或4、8
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當實心長方體的底面積和高度相同時,材制的密度越大,對水平地面壓力的作用效果越顯著.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l、5或4、6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得出初步結論是:
當實心長方體的底面積和材料的密度相同時,高度越大,對水平地面壓力的作用效果越顯著
當實心長方體的底面積和材料的密度相同時,高度越大,對水平地面壓力的作用效果越顯著

(3)分析比較實驗序號2、3或5、7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當實心長方體的材料密度和高度相同時,它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的作用效果也相同,與底面積
無關
無關
(選填“有關”或“無關”).
(4)該小組同學進一步分析表一或表二中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
甲同學認為:當實心長方體的材料密度與高度乘積相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乙同學認為:當實心長方體的材料密度與高度乘積相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
丙同學同意甲同學的觀點.他認為表二中序號6、8記錄的數據有誤,于是他直接修改了相關的數據,如表所示.

你認為:丙同學直接修改數據的做法是
錯誤
錯誤
,理由是
應該認真觀察并仔細讀數,實事求是地記錄數據;如果發(fā)現數據有誤,需重新實驗獲取數據
應該認真觀察并仔細讀數,實事求是地記錄數據;如果發(fā)現數據有誤,需重新實驗獲取數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