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單位換算:
(1)36km/h=10 m/s;  
(2)5m/s=18 km/h;  
(3)2.8nm=2.8×10-9m.

分析 此題考查物理量不同單位間的換算,運用不同單位間的具體關系,利用數(shù)學上的運算就可解答.

解答 解:
(1)因為1km/h=$\frac{1}{3.6}$m/s,所以36km/h=36×$\frac{1}{3.6}$m/s=10m/s;
(2)因為1m/s=3.6km/h,所以5m/s=5×3.6km/h=18km/h;
(3)因為1nm=10-9m,所以2.8nm=2.8×10-9m.
故答案為:(1)10;(2)18;(3)2.8×10-9

點評 進行單位間的換算時,運用不同單位間的具體關系,利用數(shù)學上的運算即可;同時對某些物理量的單位的由來也要有明確的認識,可借助于物理公式去理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1)如圖1所示的實物電路,在圖2中畫出對應的電路圖.
(2)火車在車廂后面有兩間廁所,只有當兩間廁所的門關上時(每扇門的插鎖相當于一個開關),車廂中的指示牌內(nèi)的指示燈才會發(fā)光,指示牌就會顯示“廁所有人”字樣,提醒旅客兩間廁所內(nèi)部都有人,請你把圖3中的各元件符號連接成符合上述設計要求的電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如圖所示,在做“連接串聯(lián)電路”的實驗中,許多同學閉合開關后發(fā)現(xiàn)燈泡L1比L2亮,則( 。
A.通過兩燈的電流一樣大B.通過L1的電流大
C.通過L2的電流大D.無法判斷兩燈的電流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伽利略被譽為實驗物理學家的先驅(qū),他在比薩斜塔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否定了亞里士多德錯誤的落體觀點:《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是一本物理學中的著作,他揭示了力與動運的關系,該書的作者是牛頓.(填物理學家的名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關于凸透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所有的凸透鏡都只有右側(cè)一個焦點
B.一個凸透鏡的焦距是隨時變化的
C.過光心的直線都叫主光軸
D.凸透鏡的焦距越小,對光的會聚能力越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閱讀下列兩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問題.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飛翔,用蠟封住其耳朵,雖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間里,仍像喝醉酒一樣,一次次地碰到障礙物,后來,物理學家證實了蝙蝠能發(fā)出①波,靠這種波的回聲來確定目標和距離.
B.許多年前,“馬可波羅”號帆船在“火地島”失蹤,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揭開了“死亡之謎”,他們都是死于亞聲,這是一種人耳聽不到的聲音,頻率低于20Hz,而人的內(nèi)臟的固有頻率和亞聲波極為相似,當二者相同時,會形成內(nèi)臟的共振,嚴重時,把內(nèi)臟振壞而使人喪生.
(1)請你將上面短文A中①處補上恰當?shù)奈淖郑孩俪暎?br />(2)文中的“亞聲”是指我們學過的次聲波.
(3)從短文C中可以看出,人體內(nèi)臟的固有頻率大致在20Hz左右,聲波具有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在春天的花叢中經(jīng)常看見蝴蝶的身影.某蝴蝶的翅膀在1分鐘內(nèi)振動了180次,頻率是3赫茲,人類不能聽到該頻率的聲音(選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關于雪、露、霜、雹、霧這五種自然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前三種都是凝華現(xiàn)象,后兩種是液化現(xiàn)象
B.前三種都是凝固現(xiàn)象,后兩種是熔化現(xiàn)象
C.生成過程都要吸熱
D.生成過程都要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現(xiàn)代航天器使用液態(tài)氫作燃料,是因為它具有( 。
A.較小的質(zhì)量B.較大的體積C.較大的熱值D.較大的比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