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一物體A靜止在斜面上,請畫出物體A所受到的摩擦力.
分析: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先確定摩擦力的作用點與方向,然后從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作出摩擦力.
解答:解:物體A在斜面上,有向下的運動趨勢,則物體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摩擦力作用在接觸面上,
從摩擦力的作用點,沿摩擦力的方向作有向線段,即可作出摩擦力,摩擦力如圖所示.
故答案為:摩擦力如圖所示.
點評:本題考查了作摩擦力示意圖(力的示意圖),要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箭頭表示力的方向,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是平衡力的長度要相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門頭溝區(qū)一模)如圖所示的四種情景中,人對物體做功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1?永州)小靜和小燕同學在電視上看到水平飛行的飛機需提前并準確掌握提前時間,才能將扔下的炸彈投中正前方的地面目標.由此提出了:“炸彈離開飛機后水平飛行的距離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問題.兩人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學習經(jīng)驗,討論后作出了下列三個猜想:
猜想一:物體水平飛行的距離與物體水平飛行的速度有關;
猜想二:物體水平飛行的距離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猜想三:物體水平飛行的距離與物體離地的高度有關;
兩同學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愛用控制變量法設計了以下實驗來驗證以上三個猜想:讓鋼球從斜面上沿虛線所示軌跡由靜止?jié)L下后,從桌邊水平飛出,落在水平桌面下方的水平木板上.木板上方一張白紙,白紙上方一張復寫紙.這樣來記錄鋼球在白紙上的落點.落點到重垂線的距離就是鋼球在空中飛行的水平距離s.
(1)讓一鋼球先從A點由靜止滑下,落在水平木板上;改變水平木板高度后,讓同一鋼球仍從A點由靜止滑下,落在水平木板上,比較兩次s大小,驗證猜想
;
(2)讓
質量相同
質量相同
的鋼球先后從光滑斜面上的A、B兩點由靜止滑下,鋼球到達桌邊時以
不同
不同
的速度水平飛出,落在高度不變的水平木板上,比較兩次s大小,驗證猜想一;
(3)讓質量不同的鋼球先后從A點由靜止滑下,兩次鋼球到達桌邊時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飛出,落在高度不變的水平木板上,兩次實驗測得鋼球在空中飛行的水平距離s大小相等.由此可得結論:物體水平飛行的距離與物體的
質量無關
質量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同學們提出了以下猜想:
A.與物體的重力大小有關
B.與物體運動的速度大小有關
C.與物體間的接觸面積大小有關
D.與物體間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實驗室有一個較長且光滑程度一致的木板、一個帶鉤的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長方體木塊和一只彈簧測力計可供使用.小娟同學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進行三次實驗,如圖所示.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次數(shù) 木塊運動快慢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
1 很慢 1.2N
2 1.2N
3 較快 1.2N
(1)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驗證猜想
B
B
 (填序號)的正確或者錯誤.
(2)實驗中采用了控制變量法,應注意保持木塊與桌面間的
接觸面積
接觸面積
不變,可得到的結論是
滑動摩擦力與物體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
滑動摩擦力與物體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

(3)實驗中要水平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目的是
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
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

(4)某同學在實驗中還發(fā)現(xiàn):在木塊還沒有被拉動的情況下,彈簧測力計仍然有示數(shù),且示數(shù)逐漸增大,直到拉動木塊為止.該現(xiàn)象表明:物體在靜止時也可能受到
(靜)摩擦
(靜)摩擦
 力的作用,且該力的大小與彈簧測力計的拉力
相等
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靜安區(qū)一模)如圖所示,甲、乙兩個正方體分別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們各自對地面的壓強相等,大小均為p.甲的質量為5千克,邊長為0.1米.乙的邊長為0.05米.求:
①甲的密度ρ
②甲對地面的壓力F和壓強p.
③若將甲、乙中的一個物體疊放到另一個物體上表面的中央后,兩物體對地面的壓強為p′,則跟原先甲對地面的壓強p相比,小華同學在下表中提出了三種不同的設想.
設想
內(nèi)容 p’=2p p’>2p p’<2p
(a)請你判斷,設想Ⅰ是
不可能
不可能
的,設想Ⅱ是
可能
可能
的,設想Ⅲ是
可能
可能
的.(均選填“可能”或“不可能”)
(b)請選擇一個可能的設想,計算出相應的壓強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0?靜安區(qū)一模)某小組同學在學習了壓力知識后,對“壓力作用的效果”進行了研究.

(1)如圖所示,該組同學將一個長方體鐵塊放置在一塊平整的海綿上,盛放海綿的玻璃容器上標有間隔距離相等的刻度線.
①由圖(a)或(b)可知,當物體表面受到壓力作用時,會發(fā)生
形變
形變

②該小組同學在分析、比較圖(a)和(b)的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后,得出了初步結論.則該結論為
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顯著
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顯著

(2)該組同學通過上述等實驗,得到了在壓力或受力面積相同時的情況下,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壓力的關系.他們接著又進一步研究壓力和受力面積都不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他們分別將若干個重力不同的物塊放置在同一海綿上.實驗時,他們仔細觀察壓力的作用效果,并記錄海綿的凹陷程度及有關數(shù)據(jù)分別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表二
實驗序號 壓力(牛) 受力面積(厘米2 海綿凹陷深度(格) 實驗序號 壓力(牛) 受力面積(厘米2 海綿凹陷深度(格)
1 1 0.10 2 4 2 0.20 2
2 4.5 0.15 5 5 7.5 0.25 5
3 8 0.16 9 6 14 0.28 9
①分析比較
1和4或2和5或3和6
1和4或2和5或3和6
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相同,壓力作用效果相同
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相同,壓力作用效果相同

②分析比較
1和2和3或4和5和6
1和2和3或4和5和6
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顯著
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顯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