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為了學生的安全我省購置了一批“大鼻子”校車,校車滿員時人和車的總質量為1.0×106kg.車輪的總著地面積為0.25m2.校車以36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10min,所受阻力是總重力的0.01倍.請計算:(g=10N/kg)
(1)滿員的校車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
(2)校車在這10min內(nèi)行駛的路程.
(3)滿員的校車在這10min內(nèi)牽引力做的功及其功率.

已知:m=1.0×106kg,v=36km/h=10m/s,S=0.25m2,f=0.01G,t=10min=600s,g=10N/kg
求:(1)滿員的校車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p;
(2)校車在這10min內(nèi)行駛的路程s
(3)滿員的校車在這10min內(nèi)牽引力做的功W及其功率P
解:(1)校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力:
F=G=mg=1.0×106kg×10N/kg=1.0×107N,
校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強:
p===4×105Pa;
(2)∵v=
∴校車在這10min內(nèi)行駛的路程:
s=vt=10m/s×600s=6000m;
(3)∵校車勻速直線運動,
∴F=f=0.01G=0.01mg=0.01×1.0×106kg×10N/kg=1.0×105N,
牽引力做的功:
W=Fs=1.0×105N×6000m=6×108J,
功率:
P===1×106W.
答:(1)滿員的校車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為4×105Pa;
(2)校車在這10min內(nèi)行駛的路程為6000m;
(3)滿員的校車在這10min內(nèi)牽引力做的功為6×108J,功率為1×106W.
分析:(1)滿員的校車對水平面上的壓力等于滿員時人和車的重力之和,根據(jù)G=mg求出其大小,再根據(jù)壓強公式求出對水平路面的壓強;
(2)知道行駛的速度和時間,根據(jù)v=求出行駛的路程;
(3)校車勻速直線運動時牽引力和受到的阻力是一對平衡力,根據(jù)題意求出其大小,利用W=Fs求出這10min內(nèi)牽引力做的功,利用P=求出功率.
點評:本題考查了重力公式、壓強公式、二力平衡條件、功率公式和功公式的應用,關鍵是公式及其變形式的靈活運用和知道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科學實驗中要規(guī)范操作,了解儀器性能,保障安全.
(1)小科學習了彈簧秤的刻度原理后,十分興奮,決定自制一把彈簧秤.他找來了彈簧A及其它器材,利用如圖實驗裝置,研究了彈簧的長度跟外力的變化關系,記錄相應數(shù)據(jù)如下:
小科在制作彈簧秤時仔細分析數(shù)據(jù)后得出彈簧秤的量程為
0~3N
0~3N

鉤碼重/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指針位置/cm 20 21 22 23 24 25 26 26.8 27.5
(2)如圖所示,某同學將自己戴的近視眼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在下列表示視力矯正的光路圖中,與上述實驗情形一致的是
B
B


(3)為了定性研究液體壓強的特點,老師要學生準備了如下器材:透明塑料飲料瓶、剪刀、細線、幾個大小不同的氣球.為了驗證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這一結論,小明用剪刀剪去飲料瓶底,在瓶蓋上扎一小孔,然后用細線系住吹起的小氣球,通過瓶蓋上的小孔將氣球拉入瓶內(nèi),將瓶倒置,用手堵住瓶蓋上的小孔,再向瓶內(nèi)注水,如圖所示.為了達到實驗目的,小明接下來應通過
拉細線
拉細線
調整氣球在水中的深度,同時觀察氣球的
大小
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本溪)如圖所示,為了學生的安全我省購置了一批“大鼻子”校車,校車滿員時人和車的總質量為1.0×106kg.車輪的總著地面積為0.25m2.校車以36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10min,所受阻力是總重力的0.01倍.請計算:(g=10N/kg)
(1)滿員的校車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
(2)校車在這10min內(nèi)行駛的路程.
(3)滿員的校車在這10min內(nèi)牽引力做的功及其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咸寧)如圖所示,為了測量人騎自行車的功率,某活動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在離出發(fā)線5m、10m、20m、30m、…70m的地方分別劃上8條計時線,每條計時線附近站幾個學生,手持秒表.聽到發(fā)令員的信號后,受測者全力騎車由出發(fā)線啟動,同時全體學生都開始計時.自行車每到達一條計時線,站在該計時線上的幾個學生就停止計時,記下自行車從出發(fā)線到該條計時線的時間.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運動距離S(m) 0 5 10 20 30 40 50 60 70
運動時間t(s) 0 2.4 4.2 6.3 7.8 9.0 10.0 11.0 12.0
(1)完成下表中空格的數(shù)據(jù):
運動距離(m) 0-5 5-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各段平均速度(m/s) 2.08 4.76 6.67 8.33 10.00 10.00
從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該同學騎自行車由靜到動的過程中,先加速后勻速.關于加速的原因正確的是:
B
B

A.人騎自行車的牽引力等于阻力        B.人騎自行車的牽引力大于阻力
C.人騎自行車的牽引力小于阻力        D.都有可能
(2)本次實驗中,設運動過程中,學生和自行車所受阻力與其速度大小成正比,比例系數(shù)為15Ns/m,則在勻速運動過程中人騎自行車的牽引力為F=
150
150
N,若整個過程中該同學騎車的功率P保持不變,則P=
1500
1500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