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聰選用了焦距為 10cm的凸透鏡.他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線處,當光屏移動到如圖所示刻度線處時,在光屏上恰好呈現(xiàn)出燭焰清晰的像.如果將蠟燭從圖中位置移動,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蠟燭向左移動2 cm,光屏應向右移動到適當位置才能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
B.蠟燭向右移動10 cm,光屏應向右移動到適當位置才能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
C.蠟燭向右移動2 cm,光屏應向右移動到適當位置才能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
D.蠟燭移到20 cm刻度線處,光屏應移到70 cm刻度線處才能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

分析 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知道凸透鏡成實像時,有物近像遠像變大的特點.根據(jù)物距的變化情況判斷像距的變化情況;
掌握光路的可逆性,若將物體放在像的位置,則像可以成在物體的位置處.

解答 解:A、蠟燭向左移動2cm,則物距增大,像距應該減小,所以光屏應向左移動,A錯誤;
B、蠟燭向右移動10cm,則物距小于焦距,此時成虛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成像,B錯誤;
C、蠟燭向右移動2cm,物距減小,此時像距要增大,成的像也增大,光屏應向右移動,C正確;
D、由圖知,物距為15cm,像距為30cm,蠟燭移到20cm刻度線處,此時物距為30cm,根據(jù)光路的可逆性,此時像距應為15cm,在65cm刻度處,D錯誤.
故選C.

點評 此題考查了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應用,不僅要掌握成像特點與物距、像距的關系,同時要自己做出規(guī)律性的總結,如物距變化和像距變化的大小關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如圖所示,二個相同的透明的密封玻璃杯,甲玻璃杯內(nèi)裝的是冰水(杯內(nèi)溫度為 0℃).乙玻璃杯裝的是干冰(杯內(nèi)溫度為-78.5℃),把它們放在20℃的同一房間中,一段時間后,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內(nèi)壁 M 有一層霜,內(nèi)壁 P 有水珠B.外壁 N 有一層霜,外壁 Q 有水珠
C.內(nèi)壁 M 有水珠,內(nèi)壁 P 有一層霜D.外壁 N 有水珠,外壁 Q 有一層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水沸騰”實驗中石棉網(wǎng)的作用是使燒杯受熱均勻,該實驗中水吸熱(選填“吸熱”、“放熱”或“不吸熱也不放熱”).標準大氣壓下酒精的沸點是78℃,水銀的沸點是357℃.你認為要測沸水的溫度應選用水銀(選填“酒精”或“水銀”)溫度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人造衛(wèi)星繞地球沿橢圓形軌道運行,它的位置有時離地球較近,有時離地球中心較遠,離地心最近的點叫近地點,離地心最遠的點叫遠地點.衛(wèi)星從近地點向遠地點運行時,重力勢能變大,動能變小,從遠地點向近地點運行時,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為了節(jié)約用水,果農(nóng)們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給果樹澆水,即把水滴入果樹下的土里,這是利用減少(選填“增加”或“減少”)水在地面上的表面積來減小水的蒸發(f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某同學要測量一塊易溶于水,但又不規(guī)則的糖塊的密度,而他手中又沒有其他種類的液體,請你幫他想辦法測出這種糖塊的密度.你能想出幾種測量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甲、乙兩個物體,質(zhì)量相等,甲的溫度為t,乙的溫度為t-100C.先把甲投入一杯熱水中,熱平衡(水溫不再變化)后水溫降低了100C;取出甲,再把乙立即放入這杯水中,熱平衡后水溫又降低了100C.(設熱量和水質(zhì)量均無損失).比較甲、乙比熱容c甲和c乙的大小,正確的是( 。
A.甲比熱容大B.乙比熱容大C.一樣大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所示是研究“導體電流與電阻關系”的電路圖,小明利用了阻值分別為5Ω、10Ω、15Ω、20Ω、30Ω的定值電阻和變阻器進行了探究,變阻器規(guī)格是“10Ω 1A”,電源電壓4.5V并保持不變.
(1)小明先將5Ω的電阻連入電路,當連好最后一根線時,發(fā)現(xiàn)電流表、電壓表指針均偏轉,且電壓表指針偏轉超出量程的一半.小明在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
①連接線路時沒有斷開開關;②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沒有置于最大阻值處.
(2)糾正錯誤后,他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到A點(A點圖中未標出)時電壓表示數(shù)為3V,讀出電流表的示數(shù),并記錄在表格中.接著斷開開關,將10Ω的電阻接入電路,并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大阻值位置;閉合開關,移動變阻器滑片,當電壓表示數(shù)為3V時,停止調(diào)節(jié),讀出電流表示數(shù),此時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在A點的右側(選填“左”或“右”).
(3)按照小明的實驗設計,為能讀出相應的電流值,所選的定值電阻最大值為20Ω.
(4)小明發(fā)現(xiàn)“探究電流跟電阻的關系”與“伏安法測定值電阻”兩個實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關于這兩個實驗的一些說法,正確的有(答案不唯一)C、D
A.兩個實驗都采用了控制變量法
B.兩個實驗運用的原理是相同的
C.前者多次測量的目的是分析多組數(shù)據(jù),從而得出電流跟電阻的關系
D.后者多次測量的目的是取多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以減小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9.質(zhì)量為1kg的沙石,吸收了4.6×103J熱量,溫度升高到80℃,求沙石原溫.[c沙石=0.9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