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對“眼睛的成像原理”進行探究.在C處點燃蠟燭,AB距離一定,在A處立一張白紙板.當C處蠟燭在適當位置上時,便成像在白紙板上形成一個清晰的像,如果B處換為倍數(shù)較大或較小的凸透鏡,則紙上的成像就不清晰.
(1)若B處凸透鏡代表眼球的晶狀體.A處白紙板代表眼球的視網(wǎng)膜,C處蠟燭代表看到的物體.在A處能成一個倒立、縮。ㄌ睢翱s小”或“放大”)的實像,該成像特點可作為照相機的原理(填“照相機”或“投影儀”).
(2)將B處的凸透鏡換成較高倍透鏡時,則成像在白紙板的前方(填“前”或“后”),要使A處成像清晰.BC距離要縮短(填“增加”或“縮短”).表示眼球近處(填“近處”或“遠處”)物體;換成低倍透鏡時情況和高倍透鏡時相反.
(3)由此可知,人眼可以通過睫狀體調(diào)節(jié)晶狀體的曲度使外界遠近不同的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清晰地物象,從而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

分析 (1)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機,凸透鏡相當于眼球結(jié)構(gòu)的晶狀體,白紙板相當于眼球結(jié)構(gòu)中的視網(wǎng)膜,蠟燭則相當于我們看的外界物體;
(2)當凸透鏡凸度增大的時候,其折光能力就會增加,其成像點離凸透鏡距離就近.如果不改變雙凸透鏡與白紙板的距離,而只改變雙凸透鏡凸度的話,要形成清晰的物像,就要縮短蠟燭與雙凸透鏡的距離,反之亦然;
(3)晶狀體曲度,通過睫狀肌的調(diào)節(jié)實現(xiàn).

解答 解:(1)在透鏡成像的實驗中,蠟燭經(jīng)過凸透鏡的折射,在白紙板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眼球在觀看外界物體的時候,外界物體的光線穿過角膜、房水,經(jīng)過晶狀體的折射作用,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
(2)將B處的凸透鏡換成較高倍透鏡時,凸透鏡的折光能力變強,光線提前會聚成像,像會成在光屏前方;要使A處成像清晰,像距變大,應減小物距,即縮短BC距離,相對于觀看近處的物體;
(3)睫狀體由平滑肌構(gòu)成,通過晶狀體懸韌帶來調(diào)節(jié)晶狀體的曲度.
故答案為:(1)視網(wǎng)膜;縮;照相機;(2)前;縮短;近處;(3)睫狀體;晶狀體.

點評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是理解這部分知識的基礎(chǔ),同學們注意復習物理學中光學部分的相關(guān)知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所給的數(shù)據(jù)最接近實際的是( 。
A.一瓶娃哈哈礦泉水的體積約為50毫升
B.七年級科學課本的厚度約為10厘米
C.家用冰箱冷凍室的溫度約為5℃
D.一元硬幣的質(zhì)量約為6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不同的凸透鏡對光的折射程度可能是不相同的,即每一個凸透鏡的焦距不一定相同,那么凸透鏡的焦距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呢?小敏進行了以下探究實驗:

(1)她第一次測得的焦距如圖甲所示,請你分析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由1、2次的實驗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的凸透鏡,凸面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
次數(shù)1234
材料玻璃玻璃水晶水晶
截面直徑/cm3335
凸起程度較小較大較小較小
焦距/cm544
(2)小敏回想起白光經(jīng)三棱鏡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現(xiàn)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帶如圖乙所示,受此啟發(fā),于是他分別用紅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個凸透鏡的主光軸射入進行了實驗,你認為紅光射入時凸透鏡的焦距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甲、乙兩個圓筒形容器,兩容器中都盛有水,分別將質(zhì)量相同的物體A、B分別放入甲、乙容器中,均可漂。韵抡f法正確的是( 。
A.A、B兩物體在甲、乙容器中所受的浮力不一定相等
B.甲容器底增加的壓強等于乙容器底增加的壓強
C.甲容器底增加的壓力等于乙容器底增加的壓力
D.A物體的密度與B物體的密度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在圖中,重為G的金屬塊A靜止在水面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F不為0).當剪斷連接金屬塊與測力計的細線時,金屬塊所受浮力的大小為( 。
A.GB.G-FC.G+FD.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我們在做“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實驗時,接通電路電鈴發(fā)出聲音后,蓋好玻璃罩,當用抽氣機向外抽空氣時,一段時間后還是能聽到微弱的聲音,下列有關(guān)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玻璃罩與底板的密封性不好B.玻璃罩內(nèi)還有空氣
C.電鈴的振動停止了D.鬧鐘和玻璃罩底部接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A、B是兩支相同的蠟燭,A是點燃的蠟燭,B是沒有點燃的蠟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為了便于觀察,實驗最好在較明亮的環(huán)境中進行
B.實驗中應選取較薄的玻璃板,并豎直放置
C.蠟燭A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
D.實驗中隨著A蠟燭的燃燒,A蠟燭的像與B蠟燭仍然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1)內(nèi)燃機是汽車的“心臟”,它是把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的機器.
(2)完全燃燒18L汽油放出的熱量與完全燃燒8m3的天然氣放出的熱量相等.(已知汽油的熱值為3.2×107J/L、天然氣的熱值為7.2×107J/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如圖所示,用同一滑輪按甲、乙兩種方式勻速提升同一物體上升0.2m,物體重l00N,滑輪重25N,繩重和摩擦不計.圖甲中F=100N,圖乙裝置的手移動的距離s=0.4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