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7.如圖所示,用甲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是2.4cm,用乙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是2.40cm.選用B(選填“A”或”B”)刻度尺測出的結果更準確.

分析 ①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0刻度線量起,起始端沒從0開始,要以某一刻度當作“0”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前面的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分度值越小的測量工具,測量結果越準確.

解答 解:由圖知:
①A刻度尺上1cm之間有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物體左側與6.0cm對齊,右側在8cm和9cm之間,估讀為8.4cm,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8.4cm-6.0cm=2.4cm;
②B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6.00cm對齊,右側與8.4cm對齊,估讀為8.40cm,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8.40cm-6.00cm=2.40cm.
所以B刻度尺測出的結果更準確.
故答案為:2.4;2.40;B.

點評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測量工具,使用前要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時視線與刻度垂直,測量結果要注意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數.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屆江蘇省東臺市第三教育聯盟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是演示點火爆炸的實驗裝置,揮動電火花發(fā)生器的按鈕,點燃盒內酒精,盒蓋被打出去,這是因為酒精燃燒產生的燃氣對外__,燃氣的__能轉化為盒蓋的機械能,這與四沖程汽油機的壓縮沖程的能量轉化__(選填“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以杠桿中點為支點.

(1)在調節(jié)杠桿平衡時,小明發(fā)現杠桿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A、左/B、右)調節(jié).
(2)如圖甲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記錄數據.根據這一次實驗數據,小明立即分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小明這種做法的不足是:實驗次數太少,結論具有偶然性.
(3)如圖乙所示,小明設計了兩種實驗方案:第一種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拉,其讀數為F1;第二種彈簧測力計傾斜拉,其讀數為F2.第一(一/二)種實驗方案更方便,理由是:能從杠桿上直接讀力臂.兩次彈簧測力計讀數F1<(</=/>)F2
(4)杠桿不處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小海和小紅意見不同.小海認為能平衡,于是他每次讓杠桿傾斜時靜止,這樣實驗也得出了同樣的杠桿平衡條件.小海認為杠桿平衡不一定是水平的,這種說法對嗎?對(對/錯),小紅仔細研究后發(fā)現自己的在水平位置實驗的方案比小海好,請你說出小紅的理由:小紅的方案中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測量力臂.
(5)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組同學利用如圖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可能是:杠桿自身受重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所示的現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的是( 。
A.
 樹蔭下圓形光斑
B.
 幕布上的手影
C.
   日食的形成
D.
  水中“倒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蠟燭距透鏡20cm時,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則該透鏡的焦距是10 cm.減小蠟燭與透鏡的距離,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遠離(填“靠近”或“遠離”) 透鏡的方向移動,應用這一成像特點可制成投影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地處河北省中南部,被譽為“新中國的搖籃”.西依巍巍太行山脈,并與全國煤炭基地山西省毗鄰,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下列石家莊美景的形成與“分子動理論”有關的是(  )
A.白鹿溫泉---泉水清澈見底B.大佛寺---寺內暮鼓晨鐘
C.趙縣---梨花飄香D.植物園---處處郁郁蔥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一瓶酒精倒掉一半,則倒掉前后酒精的各物理量不發(fā)生變化的是(  )
A.密度B.質量C.比熱容D.熱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在水平桌面上有一質量為1kg的長方體.用4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長方體靜止不動,此時它所受的摩擦力為4 N,方向水平向左;拉力增大至6N時長方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若拉力增大至8N時,長方體所受的摩擦力為6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