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只質(zhì)量60g的雞蛋沉在盛有清水的杯底,如圖.往杯中逐漸加鹽,雞蛋上浮,最終漂浮在液面上.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雞蛋的密度小于清水的密度
B.雞蛋排開液體的體積始終小于60cm3
C.雞蛋漂浮時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在液面下時受到的浮力
D.雞蛋漂浮在液面上時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大于60g

分析 (1)物體在液體中的浮沉條件: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F(xiàn)>G,則上浮;F=G,則懸浮; F<G,則下沉;當(dāng)物體漂浮或懸浮時,浮力與重力相等.(2)對于物理來說:若物體的密度比液體的密度大,物體 會 下沉;若物體的密度比液體的密度小,物體會漂。蝗粑矬w的密度等于液體的密度,則物體會懸浮在液體中.

解答 解:A、一只質(zhì)量60g的雞蛋沉在盛有清水的杯底,即此時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密度,故雞蛋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故A錯誤;
B、若雞蛋在清水中下沉?xí)r,F(xiàn)=mg<G=mg;即m<m;因為m=60g;所以m<60g,故排開液體的體積小于60cm3;
若雞蛋在鹽水中下沉?xí)r,F(xiàn)=mg<G=mg;即m<m;因為m=60g;所以m<60g,由于鹽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據(jù)V=$\frac{m}{ρ}$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小于60cm3
若雞蛋在鹽水中漂浮或懸浮時,F(xiàn)=mg=G=mg;即m=m;因為m=60g;所以m=60g,由于鹽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據(jù)V=$\frac{m}{ρ}$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小于60cm3;故雞蛋排開液體的體積始終小于60cm3,B正確;
C、雞蛋在液面下時有兩種情況,其一是懸浮,其二是下沉,故若雞蛋懸浮時,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但雞蛋在水中下沉?xí)r,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而雞蛋漂浮時受到的浮力等于 自身的重力,所以雞蛋漂浮時受到的浮力大于或等于它在液面下時受到的浮力,故C錯誤;
D、雞蛋最終漂浮在水面時,F(xiàn)=G=mg=mg;故m=m.所以雞蛋漂浮在液面上時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等于60g,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綜合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時注意用好控制變量法,只要同學(xué)掌握牢固,題目不難得出.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插入水中的鉛筆在水面處好像“折”了,如圖所示.引起這種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直線傳播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1)如圖是動畫片《功夫熊貓》里的一個 情景,請畫出此時所受重力的示意圖(A點為重心).
(2)在圖2中的括號內(nèi)標(biāo)出電磁鐵下端的磁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關(guān)于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置于焦距以內(nèi)的物體不能成像
B.凸透鏡可以成正立、縮小的實像
C.凸透鏡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D.將物體由3倍焦距處移至1.5倍焦距的過程中,物體的像逐漸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小明對“能源與持續(xù)發(fā)展”這一章進行了總結(jié)性反思,其中正確的是(  )
A.核電站不會產(chǎn)生任何污染B.能量轉(zhuǎn)化和轉(zhuǎn)移具有方向性
C.能量是守恒的,不會有能源危機D.利用太陽能可以直接轉(zhuǎn)化成電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1)將蘸了酒精的棉花包裹在體溫計的玻璃泡上,請你在圖1中畫出體溫計的示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大致圖象.
(2)如圖2甲所示,這是一個長方體平放在水平桌面時所受重力的示意圖,請在圖乙中畫出它豎放時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在下圖所示裝置中,能把機械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是(  )
A.
手壓式電筒
B.
電風(fēng)扇
C.
電磁起重機
D.
太陽能汽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1)圖1中被測鉛筆的長度為4.65cm.
(2)小王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撥到零刻度處后,指針靜止時出現(xiàn)圖2甲的情形,此時應(yīng)向左調(diào)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后,由乙、丙可知燒杯質(zhì)量為32.4g,燒杯中液體質(zhì)量是5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如圖),若秒表每格為1s,則該實驗中,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0.1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