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以卵擊石”導致卵破,此情境中的施力物體是( 。
A.B.C.D.

分析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 解:“以卵擊石”,卵對石頭施加力的作用,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石頭對卵施加反作用力,兩個力大小相同,卵承受力的能力差,石頭承受力的能力強,所以卵碎了石頭沒什么變化.此情境中石頭是施力物體,
故選C.

點評 相互作用力永遠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相互作用力盡管大小相等,但兩物體受力后的結果不一定相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關于深化中和自然現(xiàn)象的分析和判斷,正確的是( 。
A.“下雪不冷,化雪冷”說明化雪過程要放出熱量
B.冬天呼出的“白氣”是汽化現(xiàn)象形成的小水滴
C.吃飯時使所用的筷子是費力杠桿
D.結冰的衣服不會變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如圖所給的信息可知,小孩推箱子所做的功為500J.如果在此過程中用時20秒,那小孩的功率為25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所示的實例中,不屬于連通器應用的是(  )
A.
  茶壺
B.
活塞式抽水機
C.
  船閘
D.
水池下的回水彎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一輛小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所受阻力F與行駛速度的平方(v2)成正比,關系為F=kv2,其中k為常數(shù),如這輛小車以恒定的功率P從靜止開始加速,試證小車的最大速度v=$\root{3}{\frac{P}{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1)一個木箱放在水平面上靜止時,木箱受到的支持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當木箱受到了10N水平推力時,箱子未推動,這時箱子受到的摩擦力等于10N(選填“大于”、“小于”、“等于”);當水平推力增大到15N時,箱子恰好勻速直線運動;當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時,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為15N.
(2)如圖甲所示,將一塊長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現(xiàn)用水平力F向右邊慢慢推動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圖乙所示,推動木板過程中,以下物理量變化情況是:木板對桌面的壓力F 不變,壓強p變大,摩擦力f不變.(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在國際單位制中,質(zhì)量的單位是( 。
A.PaB.NC.kgD.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小明和小華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實驗時,將木塊放在一水平木板上,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使木塊在長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改變木塊對木板的壓力分別測出每次的滑動摩擦力f,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實驗次數(shù)123456
壓力F/N2.03.04.05.06.07.0
滑動摩擦力f/N0.60.81.21.51.92.1
(2)根據(jù)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在方格紙上畫出滑動摩擦力f與壓力F的關系圖象.
(3)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與接觸面所受壓力F大小的關系式是f=0.3F.
(4)理論上,該實驗次數(shù)越多越好,其好處是數(shù)據(jù)越多,得到的兩者關系越趨近實際的關系.
(5)小華在實驗時發(fā)現(xiàn):開始拉動靜止的木塊直到木塊勻速滑動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會發(fā)生變化.并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F-t圖象.如圖乙所示.其中0~4s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由圖象可知:要使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至少要用2.3N的水平拉力拉木塊,通過請教老師后知道這是物體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如果實驗過程中木塊所受的拉力是2N,則下列對木塊所處狀態(tài)的判斷,正確的是C.
A.靜止    B.勻速直線運動    C.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6)小明猜想:物體間的靜摩擦力最大值與物體間的壓力有關,壓力越大,靜摩擦力的最大值就越大.
請你設計一個簡單實驗,驗證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確.
實驗器材:木塊一個,砝碼若干,彈簧測力計.(補充所缺器材)
簡要做法:將木塊放在水平的木板上,改變木塊對木板的壓力,分別測出使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時的測力計的示數(shù)即物體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如何判斷:比較測力計的示數(shù)與壓力的數(shù)據(jù),如測力計的示數(shù)隨壓力的變化而變化,則說明物體間的最大靜摩擦力與壓力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圖1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3.5N.
(2)圖2中溫度計的示數(shù)是3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