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來到大南門的古城墻上,細心的小科發(fā)現(xiàn),古人在建造城墻是磚塊都是平放的,很少豎放.老師解釋:豎放的磚容易翻到,而平放的磚不容易翻到,平放的磚比豎放的磚更加穩(wěn)定.我們把物體的穩(wěn)定程度叫做穩(wěn)度.
小科想:那么,物體的穩(wěn)度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他看到不倒翁的構造、天平等儀器有較大的底座等現(xiàn)象,提出了這樣的猜想:穩(wěn)度可能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物體的重心,二是物體的底面積.于是他進行了如下的實驗:
實驗一:他找到了幾個完全相同的物體,給它們安裝上不同面積的底座進行實驗,實驗結果如下:
底座的面積(cm2200400800
穩(wěn)度  差一般
實驗二:他找到了一些形狀完全相同但重心高度不同的幾個物體進行實驗,實驗結果如下:
重心離地面的高度(cm)102040
穩(wěn)度一般
通過這兩個實驗,他驗證了自己的猜想并得出了結論.在實驗中,他還發(fā)現(xiàn),所謂底面積,不一定是物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而是物體的“底”在地面中所圍成的面積.如:照相機的三腳支架與地面所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
(1)通過實驗一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是物體的底面積越大時,穩(wěn)定的程度越好.
(2)這一結論在日常生活中有何應用?請舉一例.

分析 (1)分析實驗一數(shù)據(jù)即可得出物體形狀相同底座不同時,物體的穩(wěn)定程度與底座大小的關系;
(2)根據(jù)影響穩(wěn)度的因素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分析實驗一數(shù)據(jù)可知,底座的面積越大,物體的穩(wěn)定程度越好,即可得結論:物體的底面積越大時,穩(wěn)定的程度越好;
(2)籃球架的底座既大又重,就是通過增大底座面積來增大穩(wěn)度的.
故答案為:
(1)物體的底面積越大時,穩(wěn)定的程度越好;
(2)籃球架的底座既大又重,就是通過增大底座面積來增大穩(wěn)度的.

點評 本題考查了影響物體穩(wěn)定程度的因素,側重考差了學生利用控制變量法得出結論的能力和利用結論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為比較塑料和泡沫的保溫性能,小華用厚度相同的兩種材料制成大小相同的兩只杯子,盒蓋上開有插溫度計的小孔,先在塑料盒內(nèi)放一個燒杯,燒杯中倒入適量的熱水,蓋上蓋子,記錄水溫下降10℃所用的時間t1.然后將燒杯迅速移至泡沫盒內(nèi),蓋上蓋子,記錄溫度下降10℃所用的時間t2.多次實驗,始終t2>t1,由該實驗(  )
A.無法比較塑料和泡沫的保溫性能
B.能得出塑料的保溫性能比泡沫好的結論
C.能得出泡沫的保溫性能比塑料好的結論
D.能得出塑料和泡沫的保溫性能相同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科學社團課上,張老師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將一個黃色的乒乓球和一個玻璃球全部埋入裝有米的大燒杯中,搖晃燒杯一段時間,乒乓球從米中“跑”了出來.看到這個現(xiàn)象,同學們十分驚訝:為什么乒乓球能“跑”出來,而玻璃球不能“跑”出來?針對這個問題同學們提出下列猜想:猜想1,因為乒乓球體積比玻璃球大;
猜想2:因為乒乓球質(zhì)量比玻璃球小,請你也提出一個較為合理的猜想:因為乒乓球密度比玻璃球。
為了驗證猜想,兩天后,同學們用準備的一些器材進行探究:
①三個塑料空瓶A、B、C,在A、B、C瓶中裝入質(zhì)量不等的沙子,蓋好瓶蓋,分別測出它們的質(zhì)量和體積.
②把三個瓶子分別埋入盛有米的容器中,搖晃容器,觀察現(xiàn)象.
③實驗數(shù)據(jù)及實驗現(xiàn)象記錄如表:(米的密度約為1.37g/cm3
 瓶子編號 體積/cm3質(zhì)量/g  現(xiàn)象
 A 22 14.4“跑”出米面
 B28 48.6 未“跑”出米面
 C144  60.2“跑”出米面 
分析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及現(xiàn)象后回答:
(1)針對猜想1與猜想2,你認為錯誤的猜想是猜想1和猜想2.
(2)有一個球,它的質(zhì)量為30g、體積是50cm3.如果把這個球埋入裝有米的塑料瓶中,搖晃容器塑料瓶,你認為該球能從米中“跑”出來嗎,請說明理由.能,因為球的密度小于米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每次鉛球項目測試,小明同學的成績總是不理想.他想影響鉛球擲得遠近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為此.他以一支玩具手槍為實驗器材進行了以下探究:
(1)熟悉手槍結構:玩具手槍的內(nèi)部結構中有一根彈簧,彈簧壓縮的長度可調(diào)節(jié).壓縮的彈簧伸長時,將子彈射出,這一現(xiàn)象說明壓縮的彈簧具有彈性勢能.
(2)探究過程:
①提出假設:在相同條件下,子彈的射程可能和槍管與水平面的夾角有關.
②設計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他把手槍固定在某一高度后,保持子彈從槍口射出時的速度相同.改變槍管與水平面夾角,用同一顆子彈做了五次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
槍管與水平面夾角θ15°30°45°60°75°
子彈落點到槍口的水平距離S∕m7.510.110.99.25.3
③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在相同條件下,子彈的射程跟槍管與水平面的夾角有關,夾角在45 度左右時,子彈射程最遠.小明由此推想:相同條件下,鉛球以這一角度擲出,擲得最遠.
④交流和評價:第二天,小明與同桌交流探究成果,同桌認為小明對子彈射程與水平夾角B的探究還可進一步完善.同桌的話啟發(fā)小明對實驗方案進行改進,獲得了更準確的結論.小明所作的改進是在45°附近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
(3)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想到影響子彈射程的因素可能還有許多,又提出一個合理的假設.你認為他的假設是:子彈射程可能與子彈出口時的速度有關.小明開始了新的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小明利用鉛筆芯和鱷魚夾制作了簡易調(diào)光燈,裝置如圖甲所示.

(1)甲圖中有一處明顯錯誤是電流表正負接線柱接反了;改正后,閉合開關,改變鱷魚夾M、N之間距離,發(fā)現(xiàn)燈泡亮度會發(fā)生變化,這一現(xiàn)象說明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有關.
(2)小明用一個LED燈替換鉛筆芯,與小燈泡串聯(lián)后接入電路(如圖乙).閉合開關S1,發(fā)現(xiàn)LED燈亮而小燈泡L不亮.針對這種現(xiàn)象,同學們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小燈泡L處發(fā)生短路
猜想二:LED燈電阻很大導致電路電流很小
為了驗證猜想,小組同學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一:將一根導線并聯(lián)在圖乙電路中LED燈的兩端,此時LED燈不亮,小燈泡L亮(填“亮”或“不亮”).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說明猜想一是錯誤的.
實驗二:利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按圖丙所示的電路對LED燈的電阻進行測量.閉合開關依次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獲得多組數(shù)據(jù)如表.
實驗次數(shù)電壓(伏)電流(毫安)電阻(歐)
11.412116.7
21.614114.3
31.816112.5
實驗二中,某次測量時電壓表示數(shù)如圖丁所示,此時電壓表讀數(shù)為2.3V,實驗時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逐漸向b端移動(填“a”或“b”).經(jīng)分析,結果支持猜想二,從而導致小燈泡的實際功率太。ㄌ睢按蟆被颉靶 保蛔阋灾С职l(fā)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小明同學用一個凸透鏡、蠟燭、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1)如圖1可知,把一只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調(diào)整凸透鏡與紙的距離,紙上出現(xiàn)最小最亮的光斑,說明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利用刻度尺測得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2)如圖2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畫出)能得到倒立、縮小的燭焰的像,則蠟燭可能置于凸透鏡左邊a、b、c、d四點中的a點上.
(3)通過實驗,小明發(fā)現(xiàn)蠟燭離凸透鏡越遠,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小(填“大”或“小”),把蠟燭向凸透鏡靠近時,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遠離凸透鏡(填“靠近”或“遠離”).
(4)實驗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縮小的像,此時小明固定蠟燭和凸透鏡,在光屏和凸透鏡間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視眼鏡,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需將光屏向遠離(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
(5)當蠟燭放在d點時,圖3現(xiàn)象與其成像特點相同的是①(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a)所示,一束激光沿直線射到空水槽底部O點,形成一個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適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動到O點的左(選填“左”或“右”)側.繼續(xù)沿水槽壁緩慢注水,在此過程中,折射角不變(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如圖(b)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裝置,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給出),則該像為倒立縮小的實像;保持透鏡不動,將蠟燭向左移動,為使光屏上再次出現(xiàn)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左移動(選填“左”或“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小明在生物課上學習了“植物體對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的知識后,利用食鹽水、新鮮冬瓜和自制簡易“密度計”對植物細胞吸水、失水的情況進行了研究.
小明用圖甲所示實驗裝置,進行了如下操作:
①取一根飲料吸管,將一些鐵絲從吸管的下端塞入,并用石蠟將吸管的
下端封起來,制成簡易的“密度計”.
②將冬瓜除去瓜瓤后制成“冬瓜碗”,并在“冬瓜碗”中加入密度為1.2×103kg/m3的食鹽水.
③在食鹽水中放置自制“密度計”,每隔相同的時間觀察并記 錄“密度計”浸入的深度h.
④根據(jù)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出“密度計”在溶液中浸入的
深度h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乙所示.
(1)自制簡易“密度計”時,塞入鐵絲的目的是使吸管能豎直漂浮在液體中.為了提高實驗的精確度,應選用較細(選填“粗”或“細”)的飲料吸管.
(2)根據(jù)“密度計”在溶液中浸入的深度h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可知,冬瓜在鹽水中是失水(選填“吸水”或“失水”)的,其隨時間變化快慢的情況是先較快后較慢,然后不變.
(3)在第50min時,鹽水的密度是1.125×103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小明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1)請畫出圖1中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的徑跡.
(2)移動“F”光源和凸透鏡的位置如圖2,請在圖中標出物距u,移動光屏恰好得到一個清晰的像,請詳細描述這個像的特點:倒立、放大、實像,用此規(guī)律可以制作投影儀(選填“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
(3)不改變“F”光源和透鏡的位置,換一個焦距為5cm的凸透鏡,為使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應如何移動光屏?將光屏靠經(jīng)凸透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