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如圖所以示,填寫測量結(jié)果.
(1)如圖(甲)小木塊的長度是______厘米.
(2)如圖(乙)溫度計的示數(shù)是______℃.
(3)如圖(丙)彈簧秤的示數(shù)是______牛.

【答案】分析:(1)刻度尺讀數(shù)時要注意它的分度值、物體與刻度尺對齊的位置,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判斷溫度計的示數(shù):首先判斷是零上還是零上,然后確定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代表的示數(shù).
(3)使用彈簧測力計時,先要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分度值.
解答:解:(1)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它的起始刻度是0cm,末端刻度是2.31cm,估讀值是0.01cm,所以物體A的長度是:2.31cm-0cm=2.31cm;
故答案為:2.31;
(2)由圖知,0℃在上方,液柱遠離0℃,是零下.每一個大格是10℃和每一個小格是1℃,示數(shù)為-19℃;
故答案為:-19;
(3)每一個大格是1N,每一個小格是0.2N.一定要從數(shù)值小的往數(shù)值大的順序讀,力的大小為3.4N.
故答案為:3.4.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刻度尺、溫度計、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其中刻度尺讀數(shù)時一定要注意有估讀值.其他的測量工具不用估讀.
溫度計讀數(shù)時注意判斷是零上還是零上,本題容易出錯,把-19℃,讀成21℃.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古希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如果要使一個物體持續(xù)運動,就必須對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利略則認為:運動物體并不需要力來維持.到底誰說得對呢?為了探究這個問題.小明和同學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要探究運動到底需不需要力來維持,只需研究力對運動物體的影響,所以小明讓一輛運動的小車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變化.小明在實驗中是如何讓小車受到不同阻力的?
(2)為了探究不同阻力對運動的影響,我們應該保持小車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認為小明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3)請將小明在本實驗中的結(jié)論填寫完整: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
,速度減小得越

(4)根據(jù)小明的結(jié)論,你能推理出若小車不受阻力,將做什么運動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根據(jù)如圖所以示,填寫測量結(jié)果.
(1)如圖(甲)小木塊的長度是
2.32
2.32
厘米.
(2)如圖(乙)溫度計的示數(shù)是
-19
-19
℃.
(3)如圖(丙)彈簧秤的示數(shù)是
3.4
3.4
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古希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如果要使一個物體持續(xù)運動,就必須對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利略則認為:運動物體并不需要力來維持.到底誰說得對呢?為了探究這個問題.小中和同學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要探究運動到底需不需要力來維持,只需研究力對運動物體的影響,所以小中讓一輛運動的小車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變化.小中在實驗中是如何讓小車受到不同阻力的?
使小車分別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
使小車分別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

(2)使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讓小車
到達水平面具有相同的速度
到達水平面具有相同的速度
.觀察比較小車停下來的
距離
距離
,來比較
阻力
阻力
對小車運動的影響.
(3)請將小中在本實驗中的結(jié)論填寫完整: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
,說明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
,速度減小得越
.(“慢”或“快”)
(4)根據(jù)小中的結(jié)論,你能推理出若小車不受阻力,將做什么運動嗎?
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

(5)可見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經(jīng)過
推理
推理
得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如果要使一個物體持續(xù)運動,就必須對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利略則為:運動物體并不需要力來維持.到底誰說得對呢?為了探究這個問題.小李和同學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要探究運動到底需不需要力來維持,只需研究力對運動物體的影響,所以小李讓一輛運動的小車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變化.
(2)為了探究不同阻力對運動的影響,我們應該保持小車進入水平面的
初速度
初速度
是相同的,具體的做法:
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下滑
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下滑

(3)請將小李在本實驗中的結(jié)論填寫完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車運動的距離越

(4)根據(jù)小李的結(jié)論,你能推理出若接觸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小車不受阻力作用,小車將一直做
勻速直線
勻速直線
運動.可見,力不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
運動狀態(tài)
運動狀態(tài)
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