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剛在“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中,用同一滑輪組進行了兩次實驗,記錄了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g取10N/kg)
(1)根據(jù)小剛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所用滑輪組中動滑輪、定滑輪最少個數(shù)分別為:動滑輪______個,定滑輪______個.
(2)第一次實驗時的機械效率大小為:______%(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兩次實驗機械效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次數(shù) 鉤碼質量
(g)
鉤碼上升高度
(m)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
(N)
彈簧測力計向上移動距離
(m)
1 100 0.1 0.5 0.3
2 200 0.2 0.9 0.6
(1)由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是鉤碼上升的高度的3倍,
承重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n=3,滑輪組至少由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
(2)第二次實驗鉤碼的重力:G=mg=0.2kg×10N/kg=2N,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2=
W有用
W
=
Gh2
F2s2
=
2N×0.2m
0.9N×0.6m
≈74.1%;
兩次實驗時鉤碼的重力不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同.
故答案:(1)1;1;(2)74.1;提升鉤碼的重力大小不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7?豐臺區(qū)二模)小剛在“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中,用同一滑輪組進行了兩次實驗,記錄了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g取10N/kg)
(1)根據(jù)小剛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所用滑輪組中動滑輪、定滑輪最少個數(shù)分別為:動滑輪
1
1
個,定滑輪
1
1
個.
(2)第一次實驗時的機械效率大小為:
74.1
74.1
%(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兩次實驗機械效率不同的原因是
提升鉤碼的重力大小不同
提升鉤碼的重力大小不同

次數(shù) 鉤碼質量
(g)
鉤碼上升高度
(m)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
(N)
彈簧測力計向上移動距離
(m)
1 100 0.1 0.5 0.3
2 200 0.2 0.9 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廣元)小剛在“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中,用同一滑輪組進行了兩次實驗,記錄了如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
次數(shù) 鉤碼質量/g 鉤碼上升
高度/m
彈簧測力計
示數(shù)/N
彈簧測力計移
動的距離/m
1 100 0.1 0.5 0.3
2 200 0.2 0.9 0.6
根據(jù)小剛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
(1)在圖中滑輪組繩子的繞法;
(2)第一次實驗時的機械效率大小為
65.3%
65.3%
(計算時保留一位小數(shù)),兩次實驗機械效率不同的原因是
所提升鉤碼重力不同
所提升鉤碼重力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小剛在“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中,用同一滑輪組進行了兩次實驗,記錄了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g取10N/kg)
(1)根據(jù)小剛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所用滑輪組中動滑輪、定滑輪最少個數(shù)分別為:動滑輪______個,定滑輪______個.
(2)第一次實驗時的機械效率大小為:______%(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兩次實驗機械效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次數(shù)鉤碼質量
(g)
鉤碼上升高度
(m)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
(N)
彈簧測力計向上移動距離
(m)
11000.10.50.3
22000.20.9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小剛在“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中,用同一滑輪組進行了兩次實驗,記錄了如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
次數(shù)鉤碼質量/g鉤碼上升
高度/m
彈簧測力計
示數(shù)/N
彈簧測力計移
動的距離/m
11000.10.50.3
22000.20.90.6
根據(jù)小剛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
(1)在圖中滑輪組繩子的繞法;
(2)第一次實驗時的機械效率大小為______(計算時保留一位小數(shù)),兩次實驗機械效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