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我國是目前為數(shù)不多的可以生產(chǎn)無針注射器的國家,其中一種電動式無針注射器通電時永磁體的磁場與通電線圈相互作用,產(chǎn)生強大的助推力,使藥液以接近聲音的速度注入皮膚。下列關(guān)于該注射器說法正確的是( 。

A.它的工作原理與電動機的工作原理相同

B.它是利用電磁感應(yīng)工作的

C.它工作時將機械能轉(zhuǎn)化為電能

D.藥液能注入皮膚是因為它的速度大所以慣性大

【答案】A

【解析】

ABC.根據(jù)題意可知,電動式無針注射器是依靠磁場對通電導(dǎo)體有力的作用,將藥液快速注入皮膚的,這與電動機的原理相同,工作時將電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故A正確,BC錯誤;

D.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zhì),只與質(zhì)量有關(guān),與速度無關(guān),故D錯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雷雨天時,高大建筑物頂端的避雷針不斷向空氣中釋放電子,這時避雷針中

A.沒有電流

B.電流從尖端流向地面

C.電流從地面流向尖端

D.電流方向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6分)在利用光具座進行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探究中:

1)如圖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圖可知,凸透鏡對光線具有 作用,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cm。

2)調(diào)整后,把蠟燭固定在15cm刻度線位置時(如圖乙),光屏應(yīng)在 (選填、“Ⅲ”)區(qū)域內(nèi)左右移動,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 的實像(填寫像的性質(zhì)); (選填投影儀”“放大鏡照相機)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guī)律工作的。如果將蠟燭在乙圖的基礎(chǔ)上遠離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yīng)向 (選填靠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傳送帶的速度恒為0.1/秒,轉(zhuǎn)輪AB的大小不計,AB=1.2米(即傳送帶的總長度為2.4米).某偷油老鼠跳到A點,并以相對傳送帶0.3/秒的速度向B點爬去,到達B點后立即回頭仍以相對傳送帶0.3/秒的速度返回A點.回到A點后,該老鼠將再次向B點爬去,到達B點后再次返回如此反復(fù)下去,且老鼠相對傳送帶的速度始終為0.3/秒.老鼠在AB兩端點速度轉(zhuǎn)向所需的時間不計,從該老鼠由A點出發(fā)時開始記時,經(jīng)過多長時間,傳送帶上將都會被老鼠身上的油漬污染?(

A. 16 B. 17 C. 18 D. 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數(shù)據(jù)最接近實際的是(  )

A.人感覺舒適的室溫約為37

B.手機電池電壓約為40V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4km/h

D.朗誦3000字的散文用時約為1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名中學生的身高約為:

A.0.016 kmB.1.6 cmC.16 cmD.1.6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研究電流的熱效應(yīng)”時,如圖所示兩個透明的容器中密封著等量的空氣,兩個密閉容器中都有一段電阻絲,兩段電阻絲阻值不等,右邊容器中的電阻絲電阻比較大.實驗開始時U形管的四個玻璃管中的液面相平,將兩容器中的電阻絲串聯(lián)接到電源兩端,一段時間后比較U形管中液面的變化.其中觀察液面變化是為了直接了解密閉空氣的變化情況,從而得知密閉空氣的溫度變化,進一步了解密閉空氣吸收熱量的多少,此處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選填“轉(zhuǎn)換法”或“控制變量法”或“類比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所示,是小青同學做“測量2.5V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功率”的實驗電路圖:
(1)要求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動時,小燈泡變亮,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dǎo)線,幫他在圖甲中完成實物電路的連接.
(2)連接電路時開關(guān)應(yīng)該是(選填“閉合”或“斷開”)的,滑片P應(yīng)位于(選填“A”或“B”)端.
(3)當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2.5V,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功率為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________ 現(xiàn)象. 最早做這個實驗的是英國科學家_____.紅________藍是光的三原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