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用大小,方向均相同的力推門,推力作用在A點比作用在B點容易把門推開,此現(xiàn)象說明________;穿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墻,會感到墻在推他,他自己也會后退,此現(xiàn)象說明________;用力彎鋸條,鋸條變彎了,此現(xiàn)象說明________.

力的作用點影響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能使物體改變形狀
分析: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可以影響到力的作用效果,因此被稱為力的三要素;
②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③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和物體的形狀,其中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包括物體運動快慢的改變和運動方向的改變.
解答:①相同的力在A點和在B點的作用效果不同,說明了力的作用點影響了力的作用效果;
②小孩推墻時對墻有力的作用,同時墻給小孩一個反作用力,使得小孩后退,所以此現(xiàn)象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③在力的作用下,鋸條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故答案為:力的作用點影響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能使物體改變形狀.
點評:此題來源于課本難度不大,但是體現(xiàn)了物理學(xué)最基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控制變量法的應(yīng)用,同時物理學(xué)方法在物理知識的學(xué)習(xí)中是非常重要的,平時要注意對它們的認識和應(yīng)用.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國家游泳中心又被稱為“水立方”(如圖所示),位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nèi),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建筑物之一,將在奧運會期間承擔(dān)游泳、跳水、花樣游泳、水球等比賽項目.從外面看,整個“水立方”就像一個“方盒子”,總建筑面積大約8萬平方米,高約30米,建筑外圍采用世界上最為先進的環(huán)保節(jié)能ETFE<四氟乙烯)膜材料,由3000多個氣枕組成,氣枕大小不一、形狀各異,覆蓋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堪稱世界之最.

(1)“水立方”屋頂有3萬平方米,雨水可100%的收集.它有一套雨水收集系統(tǒng),一年收集的雨水量相當(dāng)于150戶居民一年的用水量 (北京居民每戶每年用水量為100噸).問:北京地區(qū)的年降水量約為
500
500
毫米.
(2)“水立方”的外膜用什么顏色更能節(jié)能嗎?設(shè)計者要考慮“水立方”館內(nèi)光線和夏天的室溫.設(shè)計者做了幾組實驗.
實驗一:對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什么決定進行了如下的探究.先后用不同顏色的膜對著不同顏色的光進行觀察,得到的結(jié)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透明物體的顏色
照射光的顏色 綠色 紅色 紅色 綠色 白光
膜的顏色 綠色 紅色 藍色 紅色 黃色
觀察到的顏色 綠色 紅色 黑色 黑色 黃色
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
透過色光
透過色光
決定的;
實驗二:用不同的顏色膜材料ETFE做大棚實驗
大棚外膜的顏色 藍色 無色 紫色
一天中棚外的最高溫度 36℃ 36℃ 36℃
一天中棚內(nèi)的最低溫度 38℃ 50℃ 30℃
光的通過量 90% 98% 50%
綜合上述信息,你認為膜的顏色用
藍色
藍色
色更好.
(3)仔細觀察,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在“水立方”晶瑩剔透的外衣上面還點綴著無數(shù)白色的亮點,被稱為鍍點.不要小看這些鍍點,奧運會舉辦時正值盛夏,為了不讓酷暑天氣把“水立方”變成一個聚光的“溫室浴場”.在保持游泳館透明、美觀的同時,避免透明場館溫度偏高、炫目,就要依靠它們了.這些大小不一的鍍點可以改變光線的方向,起到隔熱散光的效果.這些鍍點布成的點陣,就像一把把“遮陽傘”,把刺眼的光線和多余的熱量擋在場館之外,起到遮光、降溫的作用.
關(guān)于這些鍍點說法中,正確的是
B
B

A.這些鍍點的作用是讓太陽光通過,從而進入“水立方”內(nèi)
B.這些鍍點的作用是反射太陽光,阻止太陽光進入“水立方”內(nèi)
C.這些鍍點在“水立方”的外部是均勻分布的
D.這些鍍點只是起裝飾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9?揚州一模)科學(xué)探究活動通常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shè),制定計劃與設(shè)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等,一位同學(xué)在學(xué)習(xí)了滑動摩擦力之后,認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兩物體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guān),于是他通過實驗探究這個問題.
(1)這位同學(xué)認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兩物體的面積的大小成正比,這屬于上述科學(xué)探究的
猜想與假設(shè)
猜想與假設(shè)
環(huán)節(jié).
(2)這完成本實驗,需要自己制做木塊,他制做的木塊應(yīng)是下列選項中的
C
C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體     B.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體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長寬高各不相同的長方體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長寬高各不相同的長方體
(3)本實驗中,該同學(xué)設(shè)計了兩種實驗方安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過彈簧秤水平拉動木塊,如圖(甲)所示.
方案二:木塊與彈簧秤相連,彈簧秤水平固定,通過細繩水平拉動木板.如圖(乙)所示.
①上述兩種方案中,你認為更合理的是
方案二
方案二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理由是
甲中物體在彈簧測力計作用下很難控制它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乙中彈簧測力計靜止時讀數(shù)更準確
甲中物體在彈簧測力計作用下很難控制它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乙中彈簧測力計靜止時讀數(shù)更準確

②實驗中我們根據(jù)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就可以測出滑動摩擦力大小,其運用的原理是
二力平衡原理
二力平衡原理

(4)在上述實驗的基礎(chǔ)之上,該同學(xué)又想起物體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成正比,即f=μN(f表示摩擦力、N表示壓力、μ為動摩擦因數(shù)即正比例系數(shù));為了用彈簧測力計測定兩木塊A和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該同學(xué)使用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
若A和B的重力分別為100N和150N,當(dāng)甲中A被拉動時,彈簧測力計a示數(shù)為60N,b示數(shù)為110N,則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0.4
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為了測定木塊所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小明分別設(shè)計了甲、乙兩種實驗方案,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不計彈簧測力計的重力.
甲方案:實驗裝置安裝如圖甲所示,通過彈簧測力計水平向左拉木塊,使木塊在木板上面滑動.
乙方案:實驗裝置安裝如圖乙所示,水平向左拉木板,使木板在木塊下面滑動.
(1)從實驗操作方面考慮,應(yīng)選擇
方案.從實驗誤差方面考慮,應(yīng)選擇
方案.
(2)小明選擇合理方案后,開始進行實驗:它前后將毛巾、棉布鋪設(shè)在木板上來進行實驗,是想探究滑動摩擦力與
接觸面粗糙程度
接觸面粗糙程度
的關(guān)系.它前后將不同重力的砝碼放在木塊上來進行實驗,是想探究滑動摩擦力與
壓力大小
壓力大小
的關(guān)系.在實驗的過程中,小明用到的實驗探究方法是
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

(3)實驗過程中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在以下實驗數(shù)據(jù)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等于
等于
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因為木塊此時保持
靜止
靜止
(選填“靜止”“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結(jié)論:
由實驗1、2、3得:
壓力相同,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壓力相同,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由實驗3、4、5得:
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實驗次數(shù) 接觸面的材料性質(zhì) 壓力(N)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N)
1 木塊與木板 3 0.20
2 木塊與棉布 3 0.35
3 木塊與毛巾 3 0.45
4 木塊與毛巾 5 0.60
5 木塊與毛巾 7 0.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紅同學(xué)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時,將一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直尺上面,再取兩段相同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直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①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像與物
到平面鏡的距離
到平面鏡的距離
的關(guān)系;
②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
大小
大小
關(guān)系;
③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燭焰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填“實”或“虛”);
④實驗中用一塊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這樣做的好處是: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若有0.2cm厚和1c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yīng)選擇
0.2cm
0.2cm
厚的玻璃板進行實驗;
⑤小紅做完實驗后,小方用跳棋代替點燃的蠟燭進行實驗,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請你幫他想個辦法看清跳棋的像:
用燈光照亮跳棋
用燈光照亮跳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用圖所示裝置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
(1)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
較黑暗
較黑暗
環(huán)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
(2)甲圖中的B表示研究對象“平面鏡”,應(yīng)選擇
平板玻璃
平板玻璃
(填“梳妝用小方鏡”或“平板玻璃”)來做.原因是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
蠟燭C
蠟燭C
,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
(3)當(dāng)B后面的蠟燭C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時,小麗移去蠟燭C,并在蠟燭C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此現(xiàn)象說明平面鏡所成的是
像(填“實”、或“虛”).
(4)如果將蠟燭向靠近鏡面的方向移動,那么像的大小將
B
B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為證實上述有關(guān)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yīng)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
B
B

A.保持A、C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B的位置進行觀察.
B.保持B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
(6)實驗中如果把平面鏡向左傾斜,如圖乙,實驗?zāi)芊癯晒Γ空f出理由
不能,因為無論在桌面上怎樣移動蠟燭
不能,因為無論在桌面上怎樣移動蠟燭

(7)做完某次實驗后,四個小組都將收集和處理的信息記錄在白紙上,如圖所示.則正確的是
C
C
.(只有一個選項正確,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橫線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