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3      。

 

答案:
解析:

540

 


提示:

相當于一個五邊形的內(nèi)角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044

閱讀下列證明過程:已知,如圖四邊形ABCD中,ABDC,ACBD,ADBC,求證:四邊形ABCD是等腰梯形.

讀后完成下列各小題.

(1)證明過程是否有錯誤?如有,錯在第幾步上,答:                         

(2)DEAB的目的是:                                   

(3)有人認為第9步是多余的,你的看法呢?為什么?答:                             

(4)判斷四邊形ABED為平行四邊形的依據(jù)是:                       

(5)判斷四邊形ABCD是等腰梯形的依據(jù)是                         

(6)若題設中沒有ADBC,那么四邊形ABCD一定是等腰梯形嗎?為什么?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數(shù)學教研室 題型:013

如圖1,DE∥BC,則下列不成立的是(     

A  B    C   D

                                A

                                  

                              D   E

                            

                             B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044

如圖,∠5=∠CDA =∠ABC,∠1=∠4,∠2=∠3,∠BAD+∠CDA=180°,填空:

∵∠5=∠CDA(已知)

   //   (           )              

∵∠5=∠ABC(已知)

   //   (           )              

∵∠2=∠3(已知)

   //   (           。               

∵∠BAD+∠CDA=180°(已知)

   //   (             )

∵∠5=∠CDA(已知),又∵∠5與∠BCD互補(              )

∠CDA與     互補(鄰補角定義)

∴∠BCD=∠6(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4屆安徽太和實驗中學七年級下第一次月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填空并完成推理過程.

   (1)如圖(1),,(已知)

          .(               )

      ,(已知)

            ,(              )

            ;(               )

  。2)如圖(2),已知,.試判斷的關系,并說明你的理由.

  解:,理由是:,.(已知)

            =     .(        )

       ,(        )

       ,即

                  ;(                

(3) 如圖(3),點為上的點,點為上的點,,,試說明:

  解:,(已知),(             )

      ,(等量代換)

            ,(                    )

    ,(                     )

    又,(已知)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年3月16日上午10時福島第一核電站第3號反應堆發(fā)生了爆炸。為了抑制核輻射進一步擴散,日本決定向6號反應堆注水冷卻,鈾棒被放在底面積為100m2、高為20m的長方體水槽中的一個圓柱體桶內(nèi),如圖(1)所示,向桶內(nèi)注入流量一定的水,注滿后,繼續(xù)注水,直至注滿水槽為止(假設圓柱體桶在水槽中的位置始終不改變)。水槽中水面上升的高度h與注水時間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如圖(2)所示。

(1)求圓柱體的底面積;(2)若的圓柱體高為9m,求注水的速度及注滿水槽所用時間。

                h(cm)

                      

              O 18 90 20     t(s)                        

          圖(1)             圖(2)

                     O 18 90      t(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