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段、直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成軸對稱圖形的是   
【答案】分析:根據(jù)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折疊后,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那么這個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據(jù)此對常見圖形進(jìn)行判斷.
解答: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是對稱軸,是軸對稱圖形,符合題意;
直角的角平分線所在的直線就是對稱軸,是軸對稱圖形,符合題意;
等腰三角形底邊中線所在的直線是對稱軸,是軸對稱圖形,符合題意;
直角三角形不一定是軸對稱圖形,不符合題意.
故成軸對稱圖形的是:線段、直角、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為:線段、直角、等腰三角形.
點評:本題考查了軸對稱的概念.軸對稱的關(guān)鍵是尋找對稱軸,圖象沿某一直線折疊后可以重合.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在直角梯形OABC中,OA∥BC,∠B=90°,OA=6,AB=4,BC=3,以O(shè)為原點,以O(shè)A所在的直線為x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動點P從原點O出發(fā),沿O?C?B?A的方向以每秒2兩個單位長的速度運動,動點Q也從原點出發(fā),在線段OA上以每秒1個單位長的速度向點A運動,點P、Q同時出發(fā),當(dāng)點Q運動到點A時,點P隨之停止運動,設(shè)運動的時間為t(秒)精英家教網(wǎng)
(1)求點C的坐標(biāo)和線段OC的長;
(2)設(shè)△OPQ的面積為S,求S與t之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式;
(3)當(dāng)點P在線段CB上運動時,是否存在以C、P、Q三點為頂點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點P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直線y=-2x+2與x軸、y軸分別交于點A、B,以線段AB為直角邊在第一象限內(nèi)作等精英家教網(wǎng)腰直角△ABC,∠BAC=90°,過C作CD⊥x軸,垂足為D.
(1)求點A、B的坐標(biāo)和AD的長;
(2)求過B、A、D三點的拋物線的解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1•黃岡模擬)直角梯形ABCD在直角坐標(biāo)系中的位置如圖所示,AD∥BC,∠DCB=90°,BC=16,DC=12,AD=21.動點P從點D出發(fā),沿射線DA的方向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運動,動點Q從點B出發(fā),在線段BC上以每秒1個單位長得速度向點C運動,點P、Q分別從點D、B同時出發(fā),當(dāng)點Q運動到與點C重合時,點P隨之停止運動.設(shè)運動時間為t(秒)
(1)設(shè)△BPQ的面積為S,求S與t之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式.
(2)當(dāng)t為何值時,以B,P,Q三點為頂點的三角形時等腰三角形?
(3)是否存在某一時刻t,使直線PQ恰為B、C兩點的拋物線的對稱軸?若不存在,能否改變其中一個點的運動速度,使某一時刻直線PQ是過B、C兩點的拋物線的對稱軸,并求出改變后的速度.
(4)是否存在某一時刻t,使得PQ⊥BD?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張家口一模)如圖,在邊長為1的小正方形組成的網(wǎng)格中,△ABC的三個頂點均在格點上,請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1)請你通過計算說明△ABC的形狀為
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
;
(2)畫線段AD∥BC且使AD=BC,連接CD.請你判斷四邊形ABCD的形狀,求出它的面積是
5
5

(3)若E為AC中點,則sin∠ABE=
5
5
5
5
,cos∠CAD=
2
2
2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衢州)如圖,把兩個全等的Rt△AOB和Rt△COD分別置于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中,使直角邊OB、OD在x軸上.已知點A(1,2),過A、C兩點的直線分別交x軸、y軸于點E、F.拋物線y=ax2+bx+c經(jīng)過O、A、C三點.
(1)求該拋物線的函數(shù)解析式;
(2)點P為線段OC上一個動點,過點P作y軸的平行線交拋物線于點M,交x軸于點N,問是否存在這樣的點P,使得四邊形ABPM為等腰梯形?若存在,求出此時點P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若△AOB沿AC方向平移(點A始終在線段AC上,且不與點C重合),△AOB在平移過程中與△COD重疊部分面積記為S.試探究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這個最大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