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完“證明(二)”一章后,老師布置了一道思考題:如圖,點M、N分別在正三角形ABC的邊BC.CA上,且BM=CN,AM、BN交于點Q。求證:∠BQM=60°。

(1)請你完成這道思考題;
(2)做完(1)后,同學們在老師的啟發(fā)下進行了反思,提出了許多問題,如:
①若將題中“BM=CN”與“∠BQM=60°”的位置交換,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題?
②若將題中的點M,N分別移動到BC,CA的延長線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
③若將題中的條件“點M,N分別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邊上”改為“點M,N分別在正方形ABCD的BC,CD邊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對②,③進行證明。(自己畫出對應的圖形)
(1)見解析;(2)①是;②是;③否

試題分析:(1)根據(jù)正三角形的性質(zhì)可得AB=BC,∠ABM=∠BCN,再結(jié)合BM=CN根據(jù)“SAS”可證得△ABM△BCN,可得∠BAM=∠CBN,即可求得結(jié)果;      
(2)①仍為真命題;②易證△BAN△ACM(SAS),可得∠1=∠2,∠N=∠M,即可求得結(jié)果;
③易證△ABM△BCN(SAS),可得∠1=∠2,又∠2+∠3=90°,即得∠BQM=∠1+∠3=∠2+∠3=90°.
(1)∵正三角形ABC
∴AB=BC,∠ABM=∠BCN
∵BM=CN
∴△ABM△BCN(SAS)
∴∠BAM=∠CBN,
∴∠BQM=∠BAQ+∠ABQ=∠MBQ+∠ABQ=60°;     
(2)①仍為真命題;    
②如圖:

易證△BAN△ACM(SAS)
∴∠1=∠2,∠N=∠M
又∠BQM=∠N+∠QAN=∠N+∠2=∠M+∠2=∠ACB=60°;
③如圖

此時不能得到∠BQM=60°,而有∠BQM=90°
易證△ABM△BCN(SAS)
∴∠1=∠2,又∠2+∠3=90°,
∴∠BQM=∠1+∠3=∠2+∠3=90°.
點評: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HL.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先根據(jù)已知條件或求證的結(jié)論確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據(j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條件,再去證什么條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四邊形ABCD為菱形,已知A(0,4), B(-3,0),則經(jīng)過C點的反比例函數(shù)解析式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點M、N、P、Q分別是等腰梯形ABCD各邊的中點。AC與BD交于點O,BD⊥AC;

(1)請判斷四邊形MNPQ的形狀,說明理由;
(2)底邊BC的長為6厘米,點E是BC上的動點,試求出點E到兩條對角線的所在直線的距離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兩條對角線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B.兩條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邊形是矩形
C.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的四邊形是菱形
D.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菱形的周長是40cm,兩鄰角的比是1:2,則較短的對角線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正方形ABCD中,P為對角線BD上一點(P點不與B、D重合),PE⊥BC于E,PF⊥DC于F,連接EF,猜想AP與EF的關系并證明你的結(jié)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在□中,、為BC邊上兩點,且,

求證:(1)△≌△
(2)四邊形是矩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操作與實踐:
 
(1)在圖①中,以線段m為一邊畫菱形,要求菱形的頂點均在格點上.(畫出所有符合條件的菱形)
(2)在圖②中,平移a、b、c中的兩條線段,使它們與線段n構成以n為一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畫一個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有(   ).
(1)兩條對角線相等的四邊形是矩形;
(2)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3)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4)兩內(nèi)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A.1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