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①,已知線段AB=8,以AB為直徑作半圓O,再以OA為直徑作半圓C,P是半圓C上的一個動點(P與點A,O不重合),AP的延長線交半圓O于點D。
(1)判斷線段AP與PD的大小關系,并說明理由;
(2)連接PC,當∠ACP=600時,求弧AD的長;
(3)過點D作DE⊥AB,垂足為E(如圖②),設AP=x,OE=y,求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x的取值范圍.
(1)AP=PD,理由見解析; (2) ;(3).
解析試題分析:(1)AP=PD.理由如下:如圖①,連接OP.利用圓周角定理知OP⊥AD.然后由等腰三角形“三合一”的性質(zhì)證得AP=PD;
(2)由三角形中位線的定義證得CP是△AOD的中位線,則PC∥DO,所以根據(jù)平行線的性質(zhì)易求弧AD所對的圓心角∠AOD=60°,從而求出弧AD的長;
(3)分類討論:點E落在線段OA和線段OB上,這兩種情況下的y與x的關系式.這兩種情況都是根據(jù)相似三角形(△APO∽△AED)的對應邊成比例來求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試題解析:(1)AP="PD." 理由如下:
如圖①,連接OP,OD,
∵OA是半圓C的直徑,∴∠APO=90°,即OP⊥AD.
又∵OA=OD,∴AP=PD.
(2)如圖①,連接PC、OD.由(1)知,AP=PD.
又∵AC=OC,∴PC∥OD. ∴∠AOD=∠ACP=60°.
∵AB=8,∴OA=4.∴弧AD的長=.
(3)分兩種情況:
①當點E落在OA上(即0<x≤時),如圖②,連接OP,則∠APO=∠AED.
又∵∠A=∠A,∴△APO∽△AED.∴.
∵AP=x,AO=4,AD=2x,AE=4﹣y,∴.∴(0<x≤).
②當點E落在線段OB上(即<x<4)時,如圖③,
連接OP,同①可得,△APO∽△AED.∴.
∵AP=x,AO=4,AD=2x,AE=4+y,∴.∴(<x<4).
綜上所述,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為.
考點:1.單動點問題;2.圓周角定理;3.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4.三角形中位線定理;5.平行線的性質(zhì);6.弧長的計算;7.由實際問題列函數(shù)關系式;8.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9.分類思想的應用.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在□ABCD中,AB=4,AD=6,∠BAD的平分線交BC于點E,交DC的延長線于點F,BG⊥AE,垂足為G,BG=.
(1)求AE的長; (2)求ΔCEF的周長和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1,在等邊△ABC中,點M是邊BC上的任意一點(不含端點B、C),聯(lián)結(jié)AM,以AM為邊作等邊△AMN,聯(lián)結(jié)CN.求證:∠ABC=∠ACN.
【類比探究】
(2)如圖2,在等邊△ABC中,點M是邊BC延長線上的任意一點(不含端點C),其它條件不變,(1)中結(jié)論∠ABC=∠ACN還成立嗎?請說明理由.
【拓展延伸】
(3)如圖3,在等腰△ABC中,BA=BC,點M是邊BC上的任意一點(不含端點B、C),聯(lián)結(jié)AM,以AM為邊作等腰△AMN,使頂角∠AMN=∠ABC.聯(lián)結(jié)CN.試探究∠ABC與∠ACN的數(shù)量關系,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閱讀理解:
如圖1,在四邊形ABCD的邊AB上任取一點E(點E不與點A、點B重合),分別連接ED,EC,可以把四邊形ABCD分成三個三角形,如果其中有兩個三角形相似,我們就把E叫做四邊形ABCD的邊AB上的相似點;如果這三個三角形都相似,我們就把E叫做四邊形ABCD的邊AB上的強相似點.解決問題:
(1)如圖1,∠A=∠B=∠DEC=55°,試判斷點E是否是四邊形ABCD的邊AB上的相似點,并說明理由;
(2)如圖2,在矩形ABCD中,AB=5,BC=2,且A,B,C,D四點均在正方形網(wǎng)格(網(wǎng)格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的格點(即每個小正方形的頂點)上,試在圖2中畫出矩形ABCD的邊AB上的一個強相似點E;
拓展探究:
(3)如圖3,將矩形ABCD沿CM折疊,使點D落在AB邊上的點E處.若點E恰好是四邊形ABCM的邊AB上的一個強相似點,試探究AB和BC的數(shù)量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所示,如果你的位置在點A,你能看到后面那座高大的建筑物嗎?為什么?
(2)如果兩樓之間相距MN=m,兩樓的高各為10m和30m,則當你至少與M樓相距多少m時,才能看到后面的N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1,菱形ABCD中,∠A=60°,點P從A出發(fā),以2cm/s的速度沿邊AB、BC、CD勻速運動到D終止,點Q從A與P同時出發(fā),沿邊AD勻速運動到D終止,設點P運動的時間為t(s).△APQ的面積S(cm2)與t(s)之間函數(shù)關系的圖象由圖2中的曲線段OE與線段EF、FG給出.
(1)求點Q運動的速度;
(2)求圖2中線段FG的函數(shù)關系式;
(3)問:是否存在這樣的t,使PQ將菱形ABCD的面積恰好分成1:5的兩部分?若存在,求出這樣的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1),∆ABC為等邊三角形,AB=6,在直角三角板DEF中∠F=90°,∠FDE=60°,點D在邊BC上運動,邊DF始終經(jīng)過點A,DE交AC于點G.
(1)求證:①∠BAD=∠CDG
②∆ABD∽∆DCG
(2)設BD=x,若CG=,求x的值;
(3)如圖2,當D運動到BC中點時,點P為線段AD上一動點,連接CP,將線段CP繞著點C逆時針旋轉(zhuǎn)60°得到CP' ,連接BP',DP',
①求∠CBP'的度數(shù);②求DP'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