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如圖①,一扇窗戶打開后用窗鉤可將其固定.

(1)這里所運用的幾何原理是(   )
A.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B.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C.兩點確定一條直線D.垂線段最短
(2)如圖②是圖①中窗子開到一定位置時的平面圖,若,,=60cm,求點到邊的距離.(結(jié)果保留根號)
略解析:
(1)A  -----------------2分

(2)解;過點B作BC⊥OA于點C,設(shè)BC="x, " ∵∠BOA=45°, ∠BA0=30°, 
∴OC="x, " AC=x,則X+x=60
X=30-30
∴點到邊的距離為(30-30)cm.-------------------6分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精英家教網(wǎng)閱讀材料:
如圖1,過△ABC的三個頂點分別作出與水平線垂直的三條直線,外側(cè)兩條直線之間的距離叫△ABC的“水平寬”(a),中間的這條直線在△ABC內(nèi)部線段的長度叫△ABC的“鉛垂高(h)”.我們可得出一種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新方法:
S△ABC=
1
2
ah,即三角形面積等于水平寬與鉛垂高乘積的一半.
解答下列問題:
如圖2,拋物線頂點坐標(biāo)為點C(1,4),交x軸于點A(3,0),交y軸于點B.
(1)求拋物線和直線AB的解析式;
(2)點P是拋物線(在第一象限內(nèi))上的一個動點,連接PA,PB,當(dāng)P點運動到頂點C時,求△CAB的鉛垂高CD及S△CAB;
(3)是否存在拋物線上一點P,使S△PAB=
9
8
S△CAB?若存在,求出P點的坐標(biāo);若精英家教網(wǎng)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附加題:
(1)如圖,AB、CD是⊙O的兩條弦,它們相交于點P,連接AD、BD,已知AD=BD=4,PC=6,那么CD的長是
 

精英家教網(wǎng)
(2)閱讀材料:如圖,過△ABC的三個頂點分別作出與水平線垂直的三條直線,外側(cè)兩條直線之間的距離叫△ABC的“水平寬”(a),中間的這條直線在△ABC內(nèi)部線段的長度叫△ABC的“鉛垂高(h)”.我們可得出一種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新方法:S△ABC=
1
2
ah
,即三角形面積等于水平寬與鉛垂高乘積的一半.
精英家教網(wǎng)
解答下列問題:
如圖,拋物線頂點坐標(biāo)為點C(1,4),交x軸于點A(3,0),交y軸于點B.
①求拋物線和直線AB的解析式;
②點P是拋物線(在第一象限內(nèi))上的一個動點,連接PA,PB,當(dāng)P點運動到頂點C時,求△CAB的鉛垂高CD及S△CAB;
③點P是拋物線(在第一象限內(nèi))上的一個動點,是否存在一點P,使S△PAB=
9
8
S△CAB,若存在,求出P點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如圖(一),△ABC的周長為l,內(nèi)切圓O的半徑為r,連接OA、OB、OC,△ABC被劃分為三個小三角形,用S△ABC表示△ABC的面積.
精英家教網(wǎng)
∵S△ABC=S△OAB+S△OBC+S△OCA
又∵S△OAB=
1
2
AB•r,S△OBC=
1
2
BC•r,S△OCA=
1
2
CA•r
∴S△ABC=
1
2
AB•r+
1
2
BC•r+
1
2
CA•r=
1
2
l•r(可作為三角形內(nèi)切圓半徑公式)
(1)理解與應(yīng)用:利用公式計算邊長分為5、12、13的三角形內(nèi)切圓半徑;
(2)類比與推理:若四邊形ABCD存在內(nèi)切圓(與各邊都相切的圓,如圖(二))且面積為S,各邊長分別為a、b、c、d,試推導(dǎo)四邊形的內(nèi)切圓半徑公式;
(3)拓展與延伸:若一個n邊形(n為不小于3的整數(shù))存在內(nèi)切圓,且面積為S,各邊長分別為a1、a2、a3、…、an,合理猜想其內(nèi)切圓半徑公式(不需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5、閱讀材料:
如圖(一),在已建立直角坐標(biāo)系的方格紙中,圖形①的頂點為A、B、C,要將它變換到圖④(變換過程中圖形的頂點必須在格點上,且不能超出方格紙的邊界).
例如:將圖形①作如下變換(如圖二).
第一步:平移,使點C(6,6)移至點(4,3),得圖②;
第二步:旋轉(zhuǎn),繞著點(4,3)旋轉(zhuǎn)180°,得圖③;
第三步:平移,使點(4,3)移至點O(0,0),得圖④.
則圖形①被變換到了圖④.

解決問題:
(1)在上述變化過程中A點的坐標(biāo)依次為:
(4,6)→(
2
,
3
)→(
6
,
3
)→(
2
,
0

(2)如圖(三),仿照例題格式,在直角坐標(biāo)系的方格紙中將△DEF經(jīng)過平移、旋轉(zhuǎn)、翻折等變換得到△OPQ.(寫出變換步驟,并畫出相應(yīng)的圖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
如圖1,過△ABC的三個頂點分別作出與水平線垂直的三條直線,外側(cè)兩條直線之間的距離叫△ABC的“水平寬”(a),中間的這條直線在△ABC內(nèi)部線段的長度叫△ABC的“鉛垂高”(h).我們可得出一種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新方法:S△ABC=ah,即三角形面積等于水平寬與鉛垂高乘積的一半.

解答下列問題:
如圖2,拋物線頂點坐標(biāo)為點C(1,4),交x軸于點A(3,0),點P是拋物線(在第一象限內(nèi))上的一個動點.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若點B為拋物線與y軸的交點,求直線AB的解析式;
(3)設(shè)點P是拋物線(第一象限內(nèi))上的一個動點,是否存在一點P,使S△PAB=S△CAB?若存在,求出點P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