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x=
-9或1
-9或1
時,代數(shù)式x2+8x-5的值等于4.
分析:根據(jù)題意得出方程x2+8x-5=4,推出x+9=0,x-1=0,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解答:解:根據(jù)題意得:x2+8x-5=4,
即x2+8x-9=0,
分解因式得:(x+9)(x-1)=0,
即x+9=0,x-1=0,
解得:x1=-9,x2=1,
故答案為:-9或1.
點評:本題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解此題的關鍵是根據(jù)題意得出方程,主要考查了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題目比較典型,難度也適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線段OA=2(O為坐標原點),點A在x軸的正半軸上.現(xiàn)將線段OA繞點O逆時針旋轉(zhuǎn)α度,且0<α<90.
①當α等于
30°或60°
30°或60°
時,點A落在雙曲線y=
3
x
上;
②在旋轉(zhuǎn)過程中若點A能落在雙曲線y=
k
x
上,則k的取值范圍是
0<k≤2
0<k≤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對于豎直上拋物體,在不計空氣阻力的情況下,有如下關系式:h=v0t-
12
gt2
,其中h(m)是上升高度,v0(m/s)是初速度,g(m/s2)是重力加速度,t(s)是物體拋出后經(jīng)過的時間.當t=0或6時,h=0;當t=3時,h=45.
(1)v0=
30
30
m/s,g=
10
10
m/s2;
(2)
1或5
1或5
s后,物體在離拋出點25m高的地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問題:你能比較兩個數(shù)20062007與20072006的大小嗎?為了解決問題,首先把它抽象成數(shù)學問題,寫出它的一般形式,即比較nn+1與(n+1)n的大�。╪是正整數(shù)),然后,從分析n=1,n=2,n=3,…,這些簡單情形入手,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經(jīng)過歸納,猜想出結(jié)論.
(1)通過計算,比較下列各組中兩個數(shù)的大�。ㄌ睢埃尽�,“<”,“=”)
①12
21;�、�23
32;③34
43;④45
54;⑤56
65; …
(2)根據(jù)上面的歸納猜想得到的一般結(jié)論,試比較下面兩個數(shù)的大小:20062007
20072006
(3)從第(1)題的結(jié)果經(jīng)過歸納,可以猜想出nn+1與(n+1)n的大小關系是
當n=1或2時,nn+1<(n+1)n;當n>2的整數(shù)時,nn+1>(n+1)n
當n=1或2時,nn+1<(n+1)n;當n>2的整數(shù)時,nn+1>(n+1)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梯形ABCD中,AD∥BC,E是AD的中點,BC=5,AD=12,梯形高為4,∠A=45°,P為AD邊上的動點.

(1)當PA的值為
4或9
4或9
時,以點P、B、C、E為頂點的四邊形為直角梯形;
(2)當PA的值為
1或11
1或11
時,以點P、B、C、E為頂點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3)點P在AD邊上運動的過程中,以P、B、C、E為頂點的四邊形能否構成菱形?如果能,求出PA長;如果不能,也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點P是射線ON上一動點(即P可在射線ON上運動),∠AON=30°,當∠A=
90°或60°
90°或60°
時,△AOP為直角三角形;當∠A滿足
大于90°或小于60°
大于90°或小于60°
時,△AOP為鈍角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