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班同學(分8組)探究光對鼠婦的影響的一次活動:
掀開玉米秸(或柴草)捕捉若干只鼠婦,按以下步驟操作:在長方形木盒內均勻地鋪一層濕土,將10只鼠婦放在木盒中央.然后蓋一層玻璃板,玻璃板的一半透明,另一半貼一不透明黑紙.每一分鐘記錄一次鼠婦的分布情況,直到3次鼠婦記錄相同.
請回答有關問題:
(1)有的同學在捉鼠婦時發(fā)現(xiàn),當掀開玉米秸后鼠婦會很快地鉆到玉米秸稈下或其他雜物下.由此我們可以初步推斷 .
(2)某組同學在按以上操作時發(fā)現(xiàn),在玻璃板透明端下的鼠婦有4只,在黑暗端下面的有6只,而此時木盒的明亮端1只而黑暗端9只.已知光能影響鼠婦的分布,之所以出現(xiàn)先前明亮和黑暗處鼠婦數量差別不大的情況,原因可能是 .
(3)同樣的材料,同樣的條件,老師做一次演示實驗和全班分若干組實驗,哪個更有說服力?為什么? , .
【答案】分析:此題考查的是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huán)境因素實驗,通過此題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步驟.
解答:解:(1)根據題干信息當掀開玉米秸后鼠婦會很快地鉆到玉米秸稈下或其他雜物下.由此結合生活經驗,我們可以初步推斷題目:鼠婦有避光的特性(或光對鼠婦有影響).
(2)對照實驗是唯一變量實驗,因此探究過程中,實驗變量應該始終保持有1個,即光照.某組同學在按以上操作時發(fā)現(xiàn),在玻璃板透明端下的鼠婦有4只,在黑暗端下面的有6只,出現(xiàn)明亮和黑暗處鼠婦數量差別不大的情況,原因可能是從窗子過來的光斜射入木盒中而沒有使黑暗端形成真正的黑暗環(huán)境.
(3)本實驗其他偶然因素的影響會導致實驗出現(xiàn)誤差.如果采集的鼠婦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響、處于特殊生長時期等都會導致實驗結論出錯,而且最后要統(tǒng)計,取全部的平均值,所以為了避免偶然性,減小實驗誤差,實驗中應盡可能多選幾只鼠婦,而且最后要統(tǒng)計,取全部的平均值,盡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因此統(tǒng)計一次容易產生誤差,有可能其他因素導致產生偶然現(xiàn)象不一定能反映真實情況.多實驗幾次,然后取平均值,可以減少誤差.
故答案為:
(1)鼠婦有避光的特性(或光對鼠婦有影響)
(2)從窗子過來的光斜射入木盒中而沒有使黑暗端形成真正的黑暗環(huán)境.
(3)后者;分若干組相當于此實驗重復了若干次,多次重復得出的結論才更有說服力.
點評: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在設計對照實驗時要注意變量的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