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植物種類最豐富,葉片終年常綠,全年都有植物開花,終年高溫多雨的植被類型是( )
A.熱帶雨林B.常綠闊葉林C.草原D.荒漠
【答案】A
【解析】
植被是指覆蓋地表而有規(guī)律地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我國的主要的植被類型有以下幾種: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等。
A、熱帶雨林地區(qū)長年氣候炎熱,雨水充足,終年高溫多雨,正常年雨量大約為1750毫米至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氣溫超過18℃,季節(jié)差異極不明顯,植物四季長青,全年都有植物開花,是地球上過半數動物、植物的棲息居所,動、植物種類豐富,A符合題意。
B、常綠闊葉林由常綠闊葉樹種組成的地帶性森林類型。這類森林的建群樹種都具樟科月桂樹葉片的特征,常綠、革質、稍堅硬,葉表面光澤無毛,B不符合題意。
C、草原多為半干旱氣候條件的地區(qū),大多是適應半干旱氣候的草本植物,C不符合題意。
D、荒漠的生態(tài)條件嚴酷的地區(qū),夏季炎熱干燥,土壤貧瘠。植物種類十分貧乏,植被稀疏,非常耐旱,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命的誕生與進化經過了極其漫長而又坎坷的歷程。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
A.原始生命誕生的標志是無機小分子形成有機小分子
B.人工合成核酸為生命的化學進化提供了證據
C.長頸鹿的脖子變長是長期使用的結果
D.能否進行語言交流是人猿分界的唯一標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果下列語句敘述正確,請在句后橫線里寫T;如果錯誤,請在橫線里寫F。
①細菌與藻類植物一樣,它們的營養(yǎng)方式都屬于自養(yǎng)。
②形成芽孢也是細菌生殖后代的一種方式。
③有的細菌都有鞭毛。
④細菌不屬于植物也不屬于動物。
⑤細菌沒有真正的細胞核,可是有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細菌和真菌的生活條件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水分
B.細菌和真菌可以在任何溫度下生存
C.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有機物
D.有的細菌和真菌的生命活動不需要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用鹽腌制的肉放置長時間不易變質,主要原因是( )
A.空氣中沒有細菌
B.鹽分多,不利于細菌和真菌生長和繁殖
C.氣溫低,不利于細菌和真菌生長和繁殖
D.有機物少,不利于細菌和真菌生長和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金魚是一種常見的觀賞魚。小王同學發(fā)現水溫不一樣時,金魚的呼吸頻率也不一樣,于是他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如下探究活動。
實驗材料:一條金魚
實驗步驟
①將三個燒杯分別標記為A、B、C組,各加入1000mL清水。
②將A組的水溫調至11℃,并將金魚放入其中,靜置兩分鐘后,記錄金魚一分鐘內的鰓蓋張合次數;再重復兩次,求平均值。
③將B組的水溫調至24℃,用同樣的方法記錄三次數據,求平均值。
④將C組的水溫調至32℃,用同樣的方法記錄三次數據,求平均值。
實驗數據如下:
組別 | A組 | B組 | C組 |
水溫 | 11℃ | 24℃ | 32℃ |
平均呼吸頻率 | 35次 | 97次 | 153次 |
情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金魚屬于魚類,魚類身體大多呈________,體表常有________覆蓋
(2)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變量是________。
(3)該實驗有一處設計不合理,你認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探究某種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燒放出的熱能使水溫升高的方法來測定。已知 1 mL 水每升高1 ℃需要吸收4.2 J(能量單位)的熱能。某興趣小組對不同食物中的能量進行測定,實驗結果如下,請據表回答下列問題。
食物名稱 | 花生仁 | 黃豆 | 核桃仁 | 大米 |
質量/g | 20 | 20 | 20 | ① |
水/mL | 50 | 50 | 50 | 50 |
上升溫度/℃ | 2.2 | 1.4 | 3 | 1.3 |
(1)從平衡膳食角度考慮,這四種食物中,我們應該以食用為主。
(2)從該小組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黃豆、核桃仁三種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3)食物中能夠燃燒的物質是,燃燒后留下的灰燼是。
(4)為了盡量減少實驗結果的誤差,應該設置。
(5)實驗中,①應該為g,因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