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反射屬于復雜反射的是( )
A.下落的灰塵引起的眨眼; B.看見酸杏引起唾液分泌;
C.嬰兒吃奶時的動作; D.針刺上肢引起的縮手。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裝有抗凝劑的試管中,用離心機離心,可以觀察到血液有明顯分層現象( )
A.上層淡黃色液體是白細胞和血小板,下層紅色部分是紅細胞,兩層交界面的物質是血漿
B.上層淡黃色液體是血漿,下層紅色部分是紅細胞,兩層交界面的物質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C.上層淡黃色液體是血漿,下層紅色部分是白細胞和血小板,兩層交界面的物質是紅細胞
D.上層淡黃色液體是白細胞和血小板,下層紅色部分是血漿,兩層交界面的物質是紅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淀粉、蛋白質和脂肪在消化道中各器官(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請回答問題:
(1)據圖,X在[A]處首先開始被消化,原因是A中具有可以消化X的消化酶﹣唾液 .
(2)觀察如圖,Y在C處第二個開始被消化,可知物質Y是 , 判斷的依據[C]是消化道中的 . Z是食物中的 .
(3)三種物質均可在D處被消化和吸收,D器官與此功能相適應的特點是:小腸很長.(請繼續(xù)在下①、②、③處完成填詞)
①有許多(“環(huán)形”或“縱行”)皺襞和小腸;
②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
③小腸絨毛壁、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或“多層”)上皮細胞構成.
(4)膽汁也是一種消化液,膽汁對脂肪的消化起什么作用呢?如表是某校研究性生物課外興趣小組的探究設計后的實驗過程,請回答:
試管編號 | 加原料 | 設置平行實驗 | 設置平行實驗無關變量 | 觀察到的現象 |
1 | 花生油5毫升 | 加入5毫升膽汁 | 充分攪拌后放入37℃溫水中10分鐘 | 花生油呈現乳狀 |
2 | 花生油5毫升 | 加入5毫升蒸餾水 | 花生油和水出現了明顯的分層 |
①膽汁與其它消化液相比不含;
②膽汁對脂肪的消化有(“分解”或“乳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眼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感覺器官。目前中小學生患近視的人數逐年增多,青少年預防近視要從了解眼球的結構和功能開始。下圖是眼球的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當精彩的畫面映入眼簾,光線最先透過②角膜,始終會在________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請?zhí)顚憟D中的數字序號和結構名稱)
(2)兒童、青少年長時間近距離看書、看手機屏幕等,會導致眼球的________凸度過大,形成假性近視。(請?zhí)顚憟D中的數字序號和結構名稱)
(3)夜晚看書時突然停電,瞬間眼前一片漆黑,片刻后逐漸看見周圍的物體,這與③________自動調節(jié)瞳孔的大小有關。(請?zhí)顚懡Y構名稱)
(4)有人患了夜盲癥,這可能與體內缺乏維生素________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是三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類生物不具有細胞結構
B.丙生物營腐生生活
C.乙和丙生物都能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
D.三種生物的繁殖方式完全一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人體心臟的四個腔中,同側相通,左右不通,這種結構有利于 ( )
A.動脈血和靜脈血完全混合
B.動脈血和靜脈血部分混合
C.動脈血和靜脈血完全分開
D.動脈血和靜脈血部分分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人看到別人吃肉時,自己也會分泌唾液,這是一種反射現象.下列敘述與這種反射現象特點不相符的是( 。
A.是后天形成的
B.圖中的①處參與反射的完成
C.可以消退或減弱
D.屬于低級神經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人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物質交換模式圖,數字1~8表示人體的某些結構,字母A~F代表人體內的某些物質。(橫線上填寫文字,方括號內填寫編號)
請據圖回答:
(1)模式圖中涉及的四大系統(tǒng)是___________________。
(2)A進入血液的過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_。
(3)檢驗某人排出的C時發(fā)現有血細胞,說明他腎臟的 []________部位發(fā)生了病變。
(4)進入8的F通過__________作用進入血液,最終被[ ]________利用。
(5)D在血液中流動的方向是一定的,不會倒流,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