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9.如圖是某同學設計并完成的“唾液消化作用”的實驗,請仔細讀圖,認真分析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若要探究唾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應選擇②③④中的2號試管置于燒杯中作為①號試管的對照.
(2)水浴后向試管內滴加碘液,①號試管現(xiàn)象是不變藍,其對照組的實驗現(xiàn)象是變藍.
(3)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唾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
(4)淀粉在消化道中開始被初步分解的部位是口腔,蛋白質在消化道中開始被初步分解的部位是胃,脂肪在消化道中開始被初步分解的部位是小腸
(5)在食物進入大腸前,蛋白質被分解成氨基酸,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

分析 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中,實驗步驟是:控制單一變量、設置對照實驗→水浴→滴加碘液→觀察和分析現(xiàn)象→得出結論.

解答 解:(1)此實驗要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所以探究實驗唯一的變量是唾液,②號試管中加入的是2ml清水和饅頭碎屑,與①號試管形成對照.
(2)淀粉遇碘變藍色,麥芽糖遇碘不會變藍.①號試管不變藍,因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能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②號試管變藍,因為清水對淀粉沒有消化作用.
(3)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唾液對淀粉有(化學)消化作用.
(4)淀粉在消化道中開始被初步分解的部位是口腔,被消化為麥芽糖,蛋白質在消化道中開始被初步分解的部位是胃,被消化為多肽.
(5)在食物進入大腸前,蛋白質被分解成氨基酸,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
故答案為:
(1)②;
(2)不變藍;變藍;
(3)唾液對淀粉有(化學)消化作用(或唾液對淀粉有分解作用,或唾液能促進淀粉的水解(或分解);
(4)口腔;胃;小腸.
(5)氨基酸;葡萄糖.

點評 解答此題要掌握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方法,關鍵是確定、控制實驗變量,設置對照實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也能影響環(huán)境,只有適應環(huán)境的個體才能生存下來,否則就會被環(huán)境淘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植物可食用的部分是由子房壁發(fā)育而來的是( 。
A.水蜜桃B.核桃C.胡蘿卜D.西瓜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淀粉、蛋白質和脂肪分別在消化系統(tǒng)的什么部位開始被分解?( 。
A.口腔、胃、胃B.口腔、小腸、小腸C.口腔、口腔、小腸D.口腔、胃、小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作物移栽時要剪去一些枝葉,這是為了( 。
A.減輕植物對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B.減少植物體內水分的過多散失
C.防止運輸過程中對植株損傷D.防止植物體內的營養(yǎng)物質流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是驗證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兩套實驗裝置,A裝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B裝置里的水槽里放的是清水.

實驗步驟如下:
①把A、B兩裝置同時放在黑暗處24小時,然后一起移到陽光下照射數(shù)小時.
②各取A、B兩裝置的一片葉,脫去葉片中的葉綠素;
③漂洗葉片,滴加碘液進行檢驗.
請回答以下問題:
(1)該實驗的變量是二氧化碳.
(2)將兩裝置先放在黑暗處24小時的目的是消耗原有的淀粉.
(3)能夠溶解葉片中葉綠素的溶液是酒精.
(4)實驗結果:滴加碘液后,A裝置內的葉片不變藍,B裝置內的葉片變藍.
(5)該實驗的結論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一組學生將葉搗碎成葉汁后混入一些池泥并放在黑暗中保存.在10天中他們每天取些樣品以確定葉汁中微生物的數(shù)量變化,結果如圖所示,下面的哪一個結論是錯誤的( 。
A.生物Ⅰ可能是生產者B.生物Ⅱ可能以生物Ⅰ為食
C.生物Ⅱ緊隨生物Ⅰ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D.生物Ⅳ可能是捕食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過程是化學性消化,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呼吸道不僅能保證氣體順暢通過,而且還能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