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平時我們吃的米飯、饅頭和馬鈴薯中,含量最多的是( )
A. 蛋白質(zhì) B. 維生素 C. 糖類 D. 脂肪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家族的遺傳圖譜,假設控制雙眼皮的基因為顯性,控制單眼皮的基因為隱性。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雙眼皮與單眼皮在遺傳學上稱為一對相對性狀
B.4號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Y,其中X染色體來自2號
C.若2號、6號是單眼皮,5號是雙眼皮, 5號、6號生下一個單眼皮孩子的幾率是25%
D.7號、9號是表兄妹,他們不能結為夫妻,原因是其后代患遺傳病的機會大大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結構中,與小腸的吸收功能無關的是( )
A. 小腸內(nèi)有腸腺,能分泌多種消化酶
B. 小腸絨毛壁薄
C. 小腸內(nèi)有皺襞和小腸絨毛
D. 小腸絨毛及其內(nèi)部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只有一層上皮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帶一路”戰(zhàn)略揭開了歐亞國家發(fā)展的新篇章。我國作為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上古老的國家,養(yǎng)蠶織絲有著悠久的歷史。下圖表示家蠶的不同發(fā)育時期,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家蠶是一種“作繭自縛”的昆蟲,其發(fā)育過程經(jīng)歷了__________________(用序號和箭頭表示)四個時期,屬于____________發(fā)育。
(2)家蠶的體細胞中有28對染色體,它產(chǎn)生的精子或卵細胞中染色體的數(shù)目是_________。
(3)課外養(yǎng)蠶小組的同學發(fā)現(xiàn),黃足蠶結黃繭,白足蠶結白繭。他們選用黃足蠶與白足蠶作為親代進行雜交,子代全是黃足蠶,說明黃足是__________性狀,如果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用A、a表示,則子代蠶的基因組成是___________。若讓子代蠶與白足蠶雜交,推測后代黃足蠶和白足蠶的比例是___________。
(4)我國的桑蠶養(yǎng)育專家利用轉(zhuǎn)基因技術,將水母的綠色熒光蛋白基因轉(zhuǎn)移到桑蠶的體內(nèi),培育出能吐綠色熒光蠶絲的新品種。吐綠色熒光蠶絲這種性狀能夠遺傳嗎?___________。說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心臟的四個腔中,肌肉最發(fā)達的是右心室
B. 和心室相連的是血管是動脈,和心房相連的血管是靜脈
C. 心臟四個腔中,左、右心房相通,左、右心室相通
D. 心臟每收縮一次射出的血量叫每分輸出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養(yǎng)蠶織絲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下圖表示桑蠶的不同發(fā)育時期,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中看出,蠶的發(fā)育經(jīng)歷卵 、 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時期,這種發(fā)育過程從幼體到成體有較大的變化,稱為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2)蠶的體細胞中有28對染色體,它產(chǎn)生的精子或卵細胞中染色體的數(shù)目是________。
(3)課外養(yǎng)蠶小組的同學發(fā)現(xiàn),黃足蠶結黃繭,白足蠶結白繭,他們選用黃足蠶與白足蠶雜交,后代全是黃足蠶,說明黃足是_________性狀;如果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用A、a 表示,則親代蠶和子代蠶的基因組成分別是_______;若讓子代蠶與白足蠶雜交,推測后代黃足蠶和白足蠶的比例___________。
(4)2008年,我國的桑蠶育種專家將水母的綠色熒光蛋白基因轉(zhuǎn)移到桑蠶的體內(nèi),培育出能吐綠色熒光蠶絲的新品種。這項現(xiàn)代生物技術稱為____________, 這個事例說明基因與性狀的關系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某植物葉片所處的生命活動狀態(tài),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該圖表示的是植物正在進行的作用過程,這一過程需在細胞的(能量轉(zhuǎn)換器)中進行.
(2)請寫出圖中各序號所代表的物質(zhì)①;② .
(3)圖中的①和②進出葉片的“窗口”是由保衛(wèi)細胞構成的 .
(4)該過程制造有機物的條件是 .
A.有光無光均可
B.有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