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新課標新理念新思維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 題型:058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shè)計了一個對比實驗,探究燃燒現(xiàn)象.點燃三支蠟燭,在其中一支蠟燭上扣一個燒杯A;將另兩支蠟燭放在燒杯中,然后向燒杯C中加入適量碳酸鈉溶液和鹽酸(如圖,已知碳酸鈉溶液和鹽酸反應能生成二氧化碳).
(1)請你幫助他們填寫下表:
(2)從燃燒的對比實驗中得到的初步結(jié)論是:
①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可燃物與________接觸;②二氧化碳不支持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新課標新理念新思維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 題型:058
如圖所示,將一個充滿二氧化碳的試管倒插入裝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里,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________________.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新課標新理念新思維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 題型:058
取5mL水并加熱到沸騰,試回答:
(1)需用哪些化學儀器?
(2)需經(jīng)過哪些基本操作才能完成上述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鼎尖助學系列·同步練習化學·九年級·上冊 題型:058
下圖裝置是進行有關(guān)一氧化碳的性質(zhì)實驗,試回答下列問題:
(1)通入CO后,首先應打開活栓________;當有氣體從D放出一段時間后,用小試管收集進行驗純,待從D放出的氣體經(jīng)檢驗純凈后,證明A中已無空氣時,打開活栓________.
(2)D處經(jīng)檢驗純凈后立即點燃.以防止________;
(3)實驗正確進行時,在A、B、C三處各能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4)實驗結(jié)束時,關(guān)閉活栓________以后,待裝置A及內(nèi)部物質(zhì)冷卻至室溫后,停止通入CO,同時關(guān)閉活栓________;以防止生成的銅再次被氧化.
(5)該實驗在何處說明一氧化碳的哪些化學性質(zhì)?________.
(6)寫出A處、B處所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鼎尖助學系列·同步練習化學·九年級·上冊 題型:058
在一個鐵制的坩堝里放入松節(jié)油,加熱把它點燃,待燃燒正常以后,如下圖,坩堝半浸入水槽的水里,不久,火焰慢慢熄滅.取出坩堝再加熱,再點燃松節(jié)油讓其燃燒,再把坩堝半浸入水槽的水里,火焰又熄滅.造成松節(jié)油熄滅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鼎尖助學系列·同步練習化學·九年級·上冊 題型:058
在通常情況下,硫化氫(H2S)是一種沒有顏色、具有臭雞蛋氣味的有毒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大,能溶于水,實驗室用塊狀固體硫化亞鐵(FeS)和稀硫酸通過互相交換成分來制取H2S氣體,請回答:
(1)實驗室制H2S氣體的發(fā)生裝置可選用________(填“制CO2”或“制O2”)的氣體發(fā)生裝置.
(2)收集H2S氣體應選用________法.
(3)硫化亞鐵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4)已知H2S溶于水可以得到一種酸,若把H2S通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呈________色.
(5)實驗完畢,剩余的H2S氣體能否直接排放到空氣中?為什么?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鼎尖助學系列·同步練習化學·九年級·上冊 題型:058
某;瘜W課外小組的同學,利用塑料瓶
(質(zhì)軟)設(shè)計了下圖所示的實驗.請你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及所學的知識,結(jié)合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請你分析并推測振蕩后塑料瓶將發(fā)生什么變化?
(2)發(fā)生該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3)由此實驗你可得出什么結(jié)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鼎尖助學系列·同步練習化學·九年級·上冊 題型:058
某無色氣體可能是
H2、CO和CO2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而成.將此混合氣體做如下實驗:(1)通入澄清石灰水,無渾濁現(xiàn)象;
(2)將此混合氣體點燃,產(chǎn)生藍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內(nèi)壁沾有石灰水的小燒杯,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白色渾濁.
根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判斷,該氣體中一定含有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以上均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