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僅提供下列五種裝置,請根據(jù)裝置圖回答:

(1)將上圖中標有數(shù)字的儀器的名稱寫在橫線上.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實驗室制取氫氣應該選用裝置________,制取氧氣應選用裝置________,制取二氧化碳應選用裝置________.
(3)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4)實驗室用鋅跟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并用生成的氫氣還原氧化銅.為了驗證氫氣還原氧化銅有水生成,在全部的實驗過程中需要用到的裝置有________,導氣管接口從左到右的連接順序依次為________.

解:(1)圖中①是試管,②是酒精燈,③是鐵架臺.故答案為:試管、酒精燈、鐵架臺;
(2)實驗室制取氫氣是用固體鋅粒與液體稀硫酸在常溫下反應制得,就是固液常溫下的反應,所以可選用裝置C;制取氧氣一般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就是固體的加熱反應,所以可以用裝置B;二氧化碳的制取,實驗室中常用固體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也就是固體和液體的反應,與氫氣的制取裝置相同,所以也可用裝置C.故答案為:C、B、C;
(3)二氧化碳的制取是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物是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據(jù)此寫出反應式,然后配平即可,反應化學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制取氧氣是用氯酸鉀作反應物,反應條件是加熱和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生成物是氯酸鉀和氧氣,據(jù)此寫出化學反應式,然后配平即可,反應化學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故答案為:CaCO3+2HCl═CaCl2+H2O+CO2↑、2KClO32KCl+3O2↑;
(4)根據(jù)(2)小題可知,我們可以用裝置C作為制取氫氣的裝置;可選用裝置A作為還原裝置,此裝置能通入氫氣,并可加熱;為防止氫氣中混有水蒸氣,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在CA之間要加一干燥裝置,所以可選用E裝置作為干燥裝置,因E中的濃硫酸可以吸收水分;最后要加一能檢驗是否有水生成的裝置,圖中的D可以,因為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故答案為:CEAD;導氣管的連接順序從左到右應是:氫氣先從d輸出,再進入h進行干燥,然后從g排出,進入a還原氧化銅,還原后產(chǎn)生的氣體從b排出,進入e或f進行檢驗.所以,導氣管接口從左到右的連接順序依次為d→h→g→a→b→e(或f).故答案為:CEAD、d→h→g→a→b→e(或f).
分析:(1)熟悉常見儀器,了解名稱;
(2)實驗室制取氫氣,是固液在常溫下的反應;制取氧氣時固體的加熱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是固液常溫下的反應.我們可以根據(jù)它們的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選擇合適的實驗裝置;
(3)根據(jù)二氧化碳的制取是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物是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寫出反應方程式;根據(jù)制取氧氣是用氯酸鉀作反應物,反應條件是加熱和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生成物是氯酸鉀和氧氣寫出化學反應式;
(4)首先選出制取氫氣的裝置;在選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裝置,此裝置要能通入氫氣,并可加熱;這兩個裝置之間要用到干燥裝置;最后接一個能檢驗有無水生成的裝置;并據(jù)此連接儀器.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常見氣體制取裝置、化學反應式的書寫、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中產(chǎn)物的驗證實驗中裝置的選擇,這就要求同學們熟悉常見氣體的制取裝置和選用原因,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僅提供下列五種裝置,請根據(jù)裝置圖回答:
精英家教網(wǎng)
(1)將上圖中標有數(shù)字的儀器的名稱寫在橫線上.
 
;②
 
;③
 

(2)實驗室制取氫氣應該選用裝置
 
,制取氧氣應選用裝置
 
,制取二氧化碳應選用裝置
 

(3)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
 
;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4)實驗室用鋅跟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并用生成的氫氣還原氧化銅.為了驗證氫氣還原氧化銅有水生成,在全部的實驗過程中需要用到的裝置有
 
,導氣管接口從左到右的連接順序依次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1年專題訓練:化學實驗(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實驗室僅提供下列五種裝置,請根據(jù)裝置圖回答:

(1)將上圖中標有數(shù)字的儀器的名稱寫在橫線上.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實驗室制取氫氣應該選用裝置______,制取氧氣應選用裝置______,制取二氧化碳應選用裝置______.
(3)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2KCl+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