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被譽為中華民族語言的瑰寶.下列成語中,其本意主要為化學變化的是( 。

 

A.

鐵杵磨成針

B.

死灰復燃

C.

木已成舟

D.

積土成山


考點: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

專題:

結(jié)合課本知識的信息.

分析:

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zhì)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zhì)生成.

解答:

解:A、磨杵成針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B、死灰復燃的過程中一般有二氧化碳等物質(zhì)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C、木已成舟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積土成山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選:B.

點評:

解答本題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zhì)生成,如果有新物質(zhì)生成就屬于化學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宜城市某公司生產(chǎn)的“XX葛粉”的有效成分有:淀粉(74.144%)、蛋白質(zhì)(0.08%)、鐵(1.42mg)、鈣(28.03mg)、“硒”(1.06mg)……。

(1)其中的“鐵”、“鈣”指的是          (填“單質(zhì)”、“化合物”、“元素”、“分子”)。

(2)上述成分中的硒的化學性質(zhì)與硫相似,其原子核外有四個電子層。據(jù)此推測:硒所處的大概位置是在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3)實際上,在元素周期表中具有相似化學性質(zhì)的不只它們,例如氯元素和溴元素(Br)的化學性質(zhì)也相似。請你寫出溴化鉀的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一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zhì),在一定的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zhì)質(zhì)量如下表

  物  質(zhì)

反應前質(zhì)量(g)

4

1

42

10

反應后質(zhì)量(g)

待測

20

6

31

關于此反應,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A.該變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     B.參加反應的甲、丙的質(zhì)量比為1:9
  C.乙、丁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比一定為10:9   D.甲反應后的質(zhì)量為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述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霧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

C.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淡藍色火焰  D.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的強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用化學符號表示:

2個銅原子 ;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 ;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價

(2)右圖是氯原子的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該原子核外有  個電子層,

在化學反應中容易    電子(填“得”或“失”),所形成微粒的

符號是     ,該微粒與鈉離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為了得到較純凈的氮氣,某同學采用燃燒法除去一瓶空氣中的氧氣,下列物質(zhì)中最適宜選用的是( 。

 

A.

鐵絲

B.

木炭

C.

蠟燭

D.

紅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初中化學實驗報考中有如下記錄,其中實驗數(shù)據(jù)合理的是( 。

 

A.

100mL量筒量取5.26mL稀鹽酸

B.

用托盤天平稱取11.7g食鹽

 

C.

用托盤天平稱取11.72g食鹽

D.

溫度計顯示的室溫度數(shù)為25.6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是某化學學習小組在“人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動中提出的一些說法,其中錯誤的是(  )

 

A.

證明呼出的氣體含二氧化碳多的證據(jù)是:呼出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B.

判斷呼出的氣體含氮氣的依據(jù)是:空氣中含有氮氣,而氮氣不為人體吸收

 

C.

證明呼出的氣體含水蒸氣多的證據(jù)是:呼出的氣體在玻璃片上結(jié)下水珠

 

D.

證明呼出的氣體含氧氣的證據(jù)是:呼出的氣體能使木條燃燒更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核電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斷核輻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價是( 。

 

A.

+1

B.

+2

C.

+3

D.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