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在化學反應中,原子通過得到或失去電子,趨向達到穩(wěn)定結構.下列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容易失去電子的是


  1. A.
  2. B.
  3. C.
  4. D.
B
分析:電子層的最外層是8個電子(氦是2個電子)時為穩(wěn)定結構,最外層電子數(shù)小于4時易失去電子使次外層變?yōu)樽钔鈱訛?電子穩(wěn)定結構,大于4時易得到電子使最外層為8電子穩(wěn)定結構.據(jù)此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該原子的最外層已達8個電子,結構比較穩(wěn)定,化學性質不活潑,不易得失電子;故選項錯誤.
B、該原子的最外層有1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1個電子而達8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故選項正確.
C、該微粒的最外層已達8個電子,結構比較穩(wěn)定,化學性質不活潑,不易得失電子;故選項錯誤.
D、該原子的最外層有7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1個電子而達8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故選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原子與離子的相互轉化,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物質的化學性質,一般來說金屬原子易失去最外層電子而變?yōu)殛栯x子,非金屬原子易得到電子變?yōu)殛庪x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精英家教網“嫦娥一號”是我國自主研制、成功發(fā)射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的成功發(fā)射,使全國人民歡欣鼓舞.請同學們閱讀下列短文并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2007年10月24日19時10分,“嫦娥一號”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右圖是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標志圖案.它以中國書法,抽象地勾勒出一輪圓月,一雙腳印踏在其上,象征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整體圖形由一弧兩點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同時代表“繞”、“落”、“回”三步走戰(zhàn)略,此作品的中國意味十足,簡潔而明朗,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完美結合.

材料二:人類要在月球上生活居住,首先離不開淡水和氧氣,而月球上既沒有水又沒有空氣.科學家發(fā)現(xiàn)月球的沙土中含有豐富的含氧鈦鐵礦,成分為TiO2、Fe2O3的混合物,將這些礦石利用CO來還原提煉單質鈦和鐵,若用氫氣還原,可以得到淡水.將這些礦石通電,還可以從中分離出氧氣.?

(1)據(jù)科學家預測,月球土壤中吸附著百萬噸的氦(He-3),其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為2、中子數(shù)為1,每百噸氦(He-3)核聚變所釋放的能量相當于目前人類一年消耗的能量總和.下列關于氦(He-3)元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A.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為3    B.相對原子質量為2
?C.原子結構示意圖為精英家教網D.屬于金屬元素,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
?(2)“嫦娥一號”發(fā)射的火箭推進器中裝有液態(tài)肼(用A表示)和過氧化氫(H2O2),它們混合時的反應方程式為:2H2O2+A=N2+4H2O,則肼(A)的化學式為
 
,你推理的依據(jù)是
 
;?
(3)從鐵生銹條件來分析,月球上鐵制品不易生銹,原因是
 

(4)現(xiàn)利用CO來還原TiO2、Fe2O3的混合物提煉單質鈦和鐵,裝置如圖所示,試回答
精英家教網
?①寫出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任意一個)
?
 

?②用CO還原鈦鐵礦,生成鈦和鐵的混合物,請用簡單的物理方法將兩種物質分開
 

?③小華認為該實驗裝置有一不足之處是
 
;實驗時,小華認為先點燃A處中的酒精燈再通入純凈的CO,小亮認為這樣做不好,他的理由是
 
;實驗結束時,小亮提出應先熄滅酒精燈,繼續(xù)通入CO直至玻璃管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7年化學家格哈德?埃特爾在哈伯研究所證實了氫氣與氮氣在固體催化劑表面合成氨(NH3)的反應過程,獲得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N2和H2合成氨的反應過程可用如圖一表示(用   分別表示N2、H2、NH3在催化劑表面

(1)圖一中表示的合成氨反應過程的順序為:E→
D
D
A
A
B
B
→C(在括號中填寫其它三張圖示的字母);
(2)結合圖一,你能總結出的有關化學反應的一條結論是: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3)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圖二所示裝置進行“分子的基本性質”的實驗探究(實驗過程中整套裝置及有關氣體均保持干燥).
Ⅰ.在集氣瓶B中充滿氯化氫氣體,K3處于關閉狀態(tài)至操作Ⅱ完成為止;
Ⅱ.通過調節(jié)活塞K1、K2,在集氣瓶A中充滿氨氣(氨氣的密度小于空氣),其操作是:打開K1、K2,在
K1
K1
(選填“K1”或“K2”)處導管口通入氨氣;
Ⅲ.集滿氨氣后,關閉K1、K2,再打開K3,一段時間后兩只集氣瓶中都出現(xiàn)白煙(白煙是氯化氫氣體與氨氣反應產生氯化銨固體的細小顆粒).
①從上述實驗過程中能得出分子的一條性質是
分子是運動的
分子是運動的

②如果這兩個瓶子是質地較軟的塑料瓶,我們將會觀察到
瓶子變癟了
瓶子變癟了
,原因是
氨氣和氯化氫氣體反應生成了氯化銨固體,壓強減小
氨氣和氯化氫氣體反應生成了氯化銨固體,壓強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在工農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自來水的生產過程大體如圖:
(1)初步處理時,取水后加入絮凝劑(明礬)的作用是
產生膠狀物,吸附雜質,使雜質沉降
產生膠狀物,吸附雜質,使雜質沉降

讓水流經沉淀槽,使一些較大的顆粒沉人底部形成礦泥.在這一處理中,應該讓污水的流速
 (填“快”或“慢”)一些.
(2)用于再處理的處理槽底部有一層厚厚的沙,這樣可以除去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質,這種方法被稱作
過濾
過濾
法.上圖過濾池中有活性炭,活性炭起
吸附
吸附
作用,該過程發(fā)生的
物理
物理
變化.
(3)氯化時,通常通入一定量氯氣,它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自來水消毒過程中常會發(fā)生如下化學反應,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可用如圖表示:(“O”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表示氯原子)

①從圖中我們可知,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
原子
原子
個數(shù)不變.
②上述圖二化學反應是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
分解
分解
:(填“化合”或“分解”)
(4)水經過自來水的生產過程大體處理后,有的同學認為得到了純水,你認為他的觀點是否正確
不正確
不正確
,原因
水中含有可溶性的物質
水中含有可溶性的物質

(5)有些科學家預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類的眼淚”.這句話警示我們應樹立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一是節(jié)約用水,二是防止水體污染.請你舉一例節(jié)約用水的做法:
使用節(jié)水龍頭
使用節(jié)水龍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嫦娥一號”是我國自主研制、成功發(fā)射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的成功發(fā)射,使全國人民歡欣鼓舞.請同學們閱讀下列短文并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2007年10月24日19時10分,“嫦娥一號”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右圖是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標志圖案.它以中國書法,抽象地勾勒出一輪圓月,一雙腳印踏在其上,象征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整體圖形由一弧兩點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同時代表“繞”、“落”、“回”三步走戰(zhàn)略,此作品的中國意味十足,簡潔而明朗,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完美結合.

材料二:人類要在月球上生活居住,首先離不開淡水和氧氣,而月球上既沒有水又沒有空氣.科學家發(fā)現(xiàn)月球的沙土中含有豐富的含氧鈦鐵礦,成分為TiO2、Fe2O3的混合物,將這些礦石利用CO來還原提煉單質鈦和鐵,若用氫氣還原,可以得到淡水.將這些礦石通電,還可以從中分離出氧氣.?

(1)據(jù)科學家預測,月球土壤中吸附著百萬噸的氦(He-3),其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為2、中子數(shù)為1,每百噸氦(He-3)核聚變所釋放的能量相當于目前人類一年消耗的能量總和.下列關于氦(He-3)元素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
?A.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為3  B.相對原子質量為2
?C.原子結構示意圖為D.屬于金屬元素,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
?(2)“嫦娥一號”發(fā)射的火箭推進器中裝有液態(tài)肼(用A表示)和過氧化氫(H2O2),它們混合時的反應方程式為:2H2O2+A=N2+4H2O,則肼(A)的化學式為______,你推理的依據(jù)是______;?
(3)從鐵生銹條件來分析,月球上鐵制品不易生銹,原因是______.
(4)現(xiàn)利用CO來還原TiO2、Fe2O3的混合物提煉單質鈦和鐵,裝置如圖所示,試回答

?①寫出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任意一個)
?______.
?②用CO還原鈦鐵礦,生成鈦和鐵的混合物,請用簡單的物理方法將兩種物質分開______.
?③小華認為該實驗裝置有一不足之處是______;實驗時,小華認為先點燃A處中的酒精燈再通入純凈的CO,小亮認為這樣做不好,他的理由是______;實驗結束時,小亮提出應先熄滅酒精燈,繼續(xù)通入CO直至玻璃管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08-2009學年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市九年級(上)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嫦娥一號”是我國自主研制、成功發(fā)射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的成功發(fā)射,使全國人民歡欣鼓舞.請同學們閱讀下列短文并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2007年10月24日19時10分,“嫦娥一號”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右圖是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標志圖案.它以中國書法,抽象地勾勒出一輪圓月,一雙腳印踏在其上,象征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整體圖形由一弧兩點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同時代表“繞”、“落”、“回”三步走戰(zhàn)略,此作品的中國意味十足,簡潔而明朗,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完美結合.

材料二:人類要在月球上生活居住,首先離不開淡水和氧氣,而月球上既沒有水又沒有空氣.科學家發(fā)現(xiàn)月球的沙土中含有豐富的含氧鈦鐵礦,成分為TiO2、Fe2O3的混合物,將這些礦石利用CO來還原提煉單質鈦和鐵,若用氫氣還原,可以得到淡水.將這些礦石通電,還可以從中分離出氧氣.?

(1)據(jù)科學家預測,月球土壤中吸附著百萬噸的氦(He-3),其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為2、中子數(shù)為1,每百噸氦(He-3)核聚變所釋放的能量相當于目前人類一年消耗的能量總和.下列關于氦(He-3)元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A.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為3    B.相對原子質量為2
?C.原子結構示意圖為D.屬于金屬元素,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
?(2)“嫦娥一號”發(fā)射的火箭推進器中裝有液態(tài)肼(用A表示)和過氧化氫(H2O2),它們混合時的反應方程式為:2H2O2+A=N2+4H2O,則肼(A)的化學式為    ,你推理的依據(jù)是    ;?
(3)從鐵生銹條件來分析,月球上鐵制品不易生銹,原因是   
(4)現(xiàn)利用CO來還原TiO2、Fe2O3的混合物提煉單質鈦和鐵,裝置如圖所示,試回答

?①寫出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任意一個)
?   
?②用CO還原鈦鐵礦,生成鈦和鐵的混合物,請用簡單的物理方法將兩種物質分開   
?③小華認為該實驗裝置有一不足之處是    ;實驗時,小華認為先點燃A處中的酒精燈再通入純凈的CO,小亮認為這樣做不好,他的理由是    ;實驗結束時,小亮提出應先熄滅酒精燈,繼續(xù)通入CO直至玻璃管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