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興趣小組同學對廢干電池筒內黑色固體進行探究.
查找資料得知:
①廢干電池內含有Mn02、NH4Cl、ZnCl2等;
②NH4Cl具有銨態(tài)氮肥的性質;
③向ZnCl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氨水,先生成Zn(OH)2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生成可溶性的
[Zn(NH34]Cl2
據(jù)此,該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1)檢驗Mn02的存在.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操作②的名稱是       ,該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操作③灼燒黑色濾渣時,會產生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該氣體為         
操作④的試管中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該氣體為             
由此得出結論:濾渣中除含有     外,還含有黑色粉末              
(2)猜想1:濾液中溶質的主要成分為NH4Cl.
操作:取少量濾液加入盛有NaOH固體的試管,并加熱.未聞到明顯的刺激性氣味,但用紫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一段時間,試紙變藍色.
實驗結論:該濾液中含有少量的NH4Cl.
(3)猜想2:濾液中溶質的主要成分為ZnCl2.向盛有少量濾液的試管中逐滴加入        ,觀察到                                                                    
實驗結論:濾液中溶質的主要成分是ZnCl2

(1)過濾、引流;CO2;O2;Mn02,炭(或C);(3)稀氨水;先有白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逐漸溶解.

解析試題分析:(1)由圖不難看出各步的操作,而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有二氧化碳生成說明黑色物質中有碳;氧氣能支持燃燒,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而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過程中起了催化作用.故答案為:過濾、引流;CO2;O2;Mn02,炭(或C);(3)從材料中不難看出:向氯化鋅溶液逐滴滴入稀氨水,先生成Zn(OH)2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生成可溶性的
[Zn(NH34]Cl2,因此檢驗氯化鋅的存在,可以選用稀氨水。
考點: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氧氣的檢驗和驗滿;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現(xiàn)有Cu和CuO的固體混合物20g,為了分析混合物中Cu和CuO的含量,小
冰同學利用稀硫酸和鋅粒制取氫氣,設計了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有關的實驗探究。

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假定每步均完全反應或吸收)

裝置
B
C
反應前質量
85.3g
284.2g
反應后質量
82.1g
287.8g
 
根據(jù)實驗設計及有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與計算:
(1)生成水的質量是     g。
(2)混合物中CuO的質量分數(shù)是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3)該實驗還可測定組成水的各元素之間的質量關系,請用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列式表示出水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化簡);若玻璃管中的氧化銅沒有完全反應,則求得水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會__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 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2013.瀘州市)已知,過氧化鈉(化學式為Na2O2)是一種淺黃色固體粉末,可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氧劑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反應放出氧氣,供給人的正常生命活動,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某同學利用該反應原理制取氧氣,設計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

(1)裝置①中CO2的制取方法有多種:若用稀鹽酸和石灰石制取CO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用加熱NaHCO3固體制取CO2,應該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為      (選填下圖字母)

(2)④為O2的收集裝置,可選用裝置        (選填上圖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暖寶寶是一種防寒用品,如圖所示,暖寶寶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發(fā)熱的原因是什么?
(1)小明探究:暖寶寶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剪開內包裝袋,倒出其中的粉末,發(fā)現(xiàn)呈黑色.
【提出猜想】該黑色粉末可能含有炭粉、鐵粉、二氧化錳、氧化銅、四氧化三鐵中一種或幾種.
【初步驗證】將磁鐵靠近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查閱資料】四氧化三鐵具有磁性,能被磁鐵吸引.
【得出結論】該黑色粉末可能含有                                             
【進行實驗】

實驗編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取黑色粉末加足量稀硫酸
 
固體部分溶解,有氣泡產生,溶液無藍色
 

 
取實驗①的殘渣灼燒,將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罩在上方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由實驗①可知,該黑色粉末肯定含    ,肯定不含                      .寫出實驗①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由實驗②可知,該黑色粉末肯定含                         
(2)小明思考:暖寶寶為什么會發(fā)熱?
【查閱資料】暖寶寶中的鐵粉在空氣中發(fā)生了緩慢氧化,進而放出熱量.由此可見,人們可以利用化學反應放出的能量,請再舉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過氧化鈉(Na2O2)是一種淡黃色固體.在一次科技活動中,同學們將包有Na2O2固體的棉花放入了如圖所示的裝置中,發(fā)現(xiàn)高低不同的兩根蠟燭,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后熄滅,同時也驚奇地發(fā)現(xiàn)棉花燃燒了起來.

(1)實驗過程中蠟燭由下往上依次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質.
(2)棉花為什么會燃燒呢?同學們認為棉花要燃燒,除了滿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還需滿足       、                          
提出問題上述實驗中是如何給棉花提供燃燒條件的?
查閱資料
1,在常溫下Na2O2與CO2、H2O均能發(fā)生化學反應.
2,無水硫酸銅為白色固體,吸水后變?yōu)樗{色.
實驗設計經(jīng)過討論,同學們設計用圖2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
①檢查整套裝置的氣密性;
②把相關的試劑放入對應的儀器內;
③用力推動針筒的活塞,把稀鹽酸注入試管內;
④一段時間后,在P處放置一根帶火星的木條,觀察現(xiàn)象.
注意:整個實驗過程中不考慮稀鹽酸的揮發(fā)和空氣對實驗的影響.
實驗現(xiàn)象
①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②無水硫酸銅沒有變藍色;
③飽和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分析D裝置燒杯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是                                      
實驗結論
①Na2O2和CO2反應產生的一種氣體,使圖1中的棉花滿足了燃燒的一個條件.
②Na2O2和CO2反應過程中伴隨能量變化,使圖1中的棉花滿足了燃燒的另一個條件.
拓展提高
①Na2O2和CO2反應除生成一種氣體外,還生成了一種固體,學生甲認為生成的固體是NaOH,學生乙認為是Na2CO3,同學們經(jīng)思考后認為     同學的猜想是錯誤的,理由是                                                               
②寫出Na2O2和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某學習小組在探究“酸的化學性質”時,做了如圖所示的A、B兩個實驗.分別向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稀硫酸,反應結束后,把廢液倒入同一個廢液缸中,觀察到廢液缸中產生少量氣泡.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試管A中的化學方程式是                                   ,在實驗過程中并沒有觀察到該反應的明顯現(xiàn)象,請你寫出一種能觀察到變化發(fā)生的方法      
                                                                        ;
(2)通過分析廢液缸中的現(xiàn)象,你認為B試管的廢液中溶質成分是           (填化學式,下同);
(3)小組同學對廢液缸中最終廢液的成分進行探究,請你一起參與探究
【提出問題】最終廢液中溶質是什么?
【查閱資料】硫酸鈉溶液顯中性
【假設猜想】猜想①:Na2SO4
猜想②:Na2SO4、Na2CO3
猜想③:                 
【實驗探究】請你設計實驗,確定哪個猜想是正確的.

實驗步驟
 
實驗結論
 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 
 滴加紫色石蕊試液 
            
猜想1正確
              
猜想2正確
              
猜想3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一次趣味化學活動中,王老師向同學們展示了一瓶標簽受損的無色溶液,如圖所示.要求同學們進行探究:確認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溶液?

[提出猜想]王老師提示:這瓶無色溶液只能是下列四種溶液中的一種:①硫酸鎂溶液 ②硫酸鈉溶液 ③硫酸溶液
④硫酸銨溶液
[查閱資料]
①常溫下,相關物質的溶解度如下:

物質
MgSO4
Na2SO4
(NH42SO4
H2SO4
溶解度
35.1g
19.5g
75.4g
與水任意比互溶
 
②(NH42SO4的水溶液顯酸性
(1)[實驗探究]小明對王老師的提示進行了評價             ,原因是                                                                                      
(2)為確定其它幾種猜想是否正確,小明同學繼續(xù)進行探究: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①取該溶液少許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幾滴       溶液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①成立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許原溶液滴在pH試紙上,并跟標準比色卡對照
 
溶液pH小于7
 
猜想③成立
 
小雅對小明實驗操作②的結論評價是        ,理由是                      ;
(3)請你設計實驗方案,確認該溶液是硫酸銨溶液并完成實驗報告: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取該溶液少許于試管中,                   
                 
                
                  
猜想④成立,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小亮在實驗室發(fā)現(xiàn)一瓶盛有無色溶液的試劑瓶,其標簽破損,從殘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具體是什么物質無法辨認.老師告訴他,這瓶溶液可能是氫氧化鈉、氯化鈉、氫氧化鈣或是碳酸鈉中的一種.
(1)小亮查閱氫氧化鈣常溫下的溶解度為0.18g后,認為該溶液不可能是氫氧化鈣,理由是
                                           
(2)小亮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滴加               試液,試液變紅色,該溶液不可能是
        (填寫化學式),理由是                                
(3)為了確定該溶液的成分,小亮同學繼續(xù)進行下列實驗,請一起參與,并填寫下列實驗報告.
[設計實驗方案]方案甲:選擇氯化鈣溶液來確定該溶液的成份;方案乙:選擇稀鹽酸來確定該溶液的成份.
[進行實驗]你愿意選擇方案       (選填“甲”或“乙”)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
              
 
                     
              
 
該溶液是碳酸鈉溶液,
有關反應得化學方程式為:
                                      
 
[實驗反思](4)有同學認為還可以用一種常見的堿溶液來確定,那么它是         溶液.
(5)小亮經(jīng)過反思,向同學們提出如下建議,你認為合理的是      (填序號).
A.傾倒液體時應注意保護標簽不被腐蝕   B.要有嚴謹?shù)目茖W實驗的態(tài)度   C.無法辨認的藥品,直接倒掉,無需保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小雨閱讀課外資料得知:氯酸鉀的分解可用二氧化錳、氧化銅等物質作催化劑。于是,他對影響氯酸鉀分解的因素及催化劑的催化效果產生了探究興趣。
【提出問題】氧化銅是否比二氧化錳催化效果更好?影響氯酸鉀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設計實驗】小雨以生成等體積的氧氣為標準,設計了下列幾組實驗。

序號
KClO3的質量
其他物質的質量
溫度
氧氣的體積
反應所需時間

2.0g
 
330℃
100mL
T1

2.0g
CuO   0.5g
330℃
100mL
T2

2.0g
MnO2  0.5g
330℃
100mL
T3

2.0g
MnO2        g
380℃
100mL
T4
 
若t1     t2(填“>”、“=”、“<”),說明氧化銅能加快氯酸鉀的分解速率。若要確定氧化銅是此反應的催化劑,還需探究反應前后,氧化銅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不變。
你認為小雨設計實驗③和實驗②對比的目的是                    。
實驗④中MnO2的質量為    g,若t3>t4,則化學反應快慢與溫度的關系是                  。
(4)寫出實驗④所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