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圖示回答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
(2)實驗室若選用裝置A制二氧化碳,藥品可用石灰石和______;長頸漏斗末端要伸入液面下的理由是______.
(3)實驗室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方法制取氧氣,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填標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若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寫出驗滿的方法:______.

解:(1)儀器a為試管.
(2)當用A制取二氧化碳時,選用較為常見的碳酸鈣作為原料,酸一般選用稀鹽酸(濃鹽酸溶液導致二氧化碳中含有較多的氯化氫氣體,而硫酸對應的是微溶的硫酸鈣,容易附著在碳酸鈣表面阻礙反應的進行).為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從漏斗逸出,長頸漏斗下端要插到液面一下.
(3)氯酸鉀制取氧氣需要加熱,所以發(fā)生裝置為B,反應原理為2KClO32KCl+3O2↑.驗滿一律是在集氣瓶的口部,驗滿氧氣是借助氧氣的助燃性,所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的口部.用帶火星的木條靠近集氣瓶口,木條復燃,則說明已收集滿
故答案為:
(1)試管
(2)稀鹽酸 防止氣體從漏斗逸出
(3)B 2KClO32KCl+3O2↑;用帶火星的木條靠近集氣瓶口,木條復燃,則說明已收集滿
分析:本題給出兩套發(fā)生裝置和三套收集裝置,是常見的考查方式
(1)認識常用儀器和熟悉常用儀器的使用注意事項.
(2)用A制取二氧化碳,是液體和固體不加熱來實現(xiàn)的,當選用較為常見的碳酸鈣作為原料時,酸一般選用稀鹽酸.
(3)當用B制取氧氣時,要注意圖中試管口沒有棉花團,所以就應該是用氯酸鉀來制取氧氣的,驗滿一律是在集氣瓶的口部,驗滿氧氣是借助氧氣的助燃性,所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的口部.
點評:熟悉常見氣體的制取與收集,在分析實驗裝置時一定要注意題目要求的差異和裝置的微小差異,例如是否有棉花團等,以便準確判斷是選擇高錳酸鉀還是氯酸鉀制取氧氣.檢驗與驗滿不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9、根據(jù)圖示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以下編號儀器的名稱:b
托盤天平
;c
鐵架臺
;e
量筒

(2)實驗室制取并收集氧氣,除用到c和f外,還需使用圖中的
集氣瓶
酒精燈
(填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0?蘭州)右圖是某實驗小組的同學繪制的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請你根據(jù)圖示回答問題:
(1)t1℃時,a物質的溶解度
b 物質的溶解度 (填“>”、“<”或“=”).
(2)將t2℃時a、b兩種物質相同質量的飽和溶液,分別冷卻到t1℃,析出晶體最多的是
a
a
物質.
(3)溶解度曲線圖中的任何一點都表示溶液的一種特定狀態(tài).圖中A、B兩個狀態(tài)中,溶液屬于不飽和狀態(tài)的是
B
B
,狀態(tài)最不穩(wěn)定的是
A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1?靜安區(qū)二模)如圖是某實驗小組繪制的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請你根據(jù)圖示回答問題:
①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時,溫度為
20
20
℃;
②40℃時,將甲、乙兩種物質相同質量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20℃,析出晶體較多的是
物質.
③40℃時,要完全溶解60g乙得到飽和溶液,需要水
150
150
g.
④溶解度曲線圖中的任何一點都表示溶液的一種特定狀態(tài).圖中A、B兩個狀態(tài)中,溶液屬于不飽和狀態(tài)的是
B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根據(jù)圖示回答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
長頸漏斗
長頸漏斗

(2)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是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A
A

(3)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驗滿的方法是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木條熄滅,證明CO2已滿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木條熄滅,證明CO2已滿

(4)鋅放入稀硫酸中能產(chǎn)生氫氣,實驗室用該反應制取氫氣.則制取并收集氫氣可選用的裝置是
BC或BE
BC或B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jù)圖示回答問題.
精英家教網(wǎng)
(1)儀器a的名稱為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填字母序號,下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選用的收集裝置是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如圖是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示意圖.為進一步證明木炭與氧氣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繼續(xù)進行的實驗是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