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反應C2H5OH+4CrO3+6H2SO4=2R+2CO2↑+9H2O,則R的化學式應為
A. Cr2O3 B. CrSO3 C. Cr2(SO4)3 D. CrS
C 【解析】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知,C2H5OH+4CrO3+6H2SO4=2R+2CO2↑+9H2O,則R的化學式應為Cr2(SO4)3。 點睛∶任何一個化學反應都必然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以確定某反應物或生成物的化學式。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2018屆九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下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
(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b__________。
(2)實驗室常用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反應類型為_______反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為_______(填序號),若用C裝置收集一瓶氧氣,驗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小明同學用濃鹽酸和大理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將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中,沒有發(fā)現(xiàn)變渾濁現(xiàn)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若用A裝置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同時生成氯化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氣瓶 2H2O2 MnO2 2H2O+O2↑ 分解 B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證明已滿 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使溶液呈局部酸性 2KClO32KCl+3O2↑ 【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和題中信息知,(1)標號儀器的名稱:b集氣瓶。(2)實驗室常用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 MnO2 2H2O+O2↑,反應類型為分解反應,一種物質(zhì)...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qū)2018屆九年級一?荚嚮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科學家發(fā)現(xiàn),利用納米級材料TiOX做催化劑,能有效除去因裝修帶來的多種有害氣體,如室內(nèi)裝材料釋放的甲醛。已知TiOX中的Ti化合價為-4,則x為
A. 1 B. 2 C. 3 D. 4
B 【解析】在TiOX中,Ti的化合價為+4,氧元素顯-2價,根據(jù)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可得:(+4)+(-2)×x=0,則x=2。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2018屆九年級二?荚嚮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為測定氣球內(nèi)的氣體成分,有學生用超薄材料制成的氣球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開始時氣球沉于燒杯底部,打開開關(guān)后,過一會兒氣球從燒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懸于燒杯口.氣球內(nèi)可能的氣體是
A. 甲烷 B. 氧氣 C. 氯氣 D. 氫氣
B 【解析】開始時氣球沉于燒杯底部,打開開關(guān)后,進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過一會兒氣球從燒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懸于燒杯口。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氫氣和甲烷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2018屆九年級二模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guān)實驗現(xiàn)象不正確的是
A.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
B. 打開盛有濃鹽酸的試劑瓶蓋,瓶口會出現(xiàn)白霧
C. 木炭在空氣中灼燒持續(xù)紅熱
D. 在面包上滴加加碘食鹽水,呈藍色
D 【解析】A、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故A正確;B、打開盛有濃鹽酸的試劑瓶蓋,瓶口會出現(xiàn)白霧,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可形成白霧,故B正確;C、木炭在空氣中灼燒持續(xù)紅熱,故C正確;D、在面包上滴加加碘食鹽水,不會呈藍色,碘遇淀粉變藍,故D錯誤。 點睛∶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可形成白霧。碘遇淀粉變藍,碘離子或碘酸根離子與淀粉不會變藍。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2018屆九年級二模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物質(zhì)世界充滿了變化.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 光合作用 B. 鋼鐵生銹
C. 酸雨侵蝕 D. 冰山融化
D 【解析】化學變化是指變化時生成了其他物質(zhì)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生成其他物質(zhì)的變化。A、光合作用,生成了其他物質(zhì),屬于化學變化;B、鋼鐵生銹,生成了其他物質(zhì),屬于化學變化;C、酸雨侵蝕,生成了其他物質(zhì),屬于化學變化;D、冰山融化,僅是物質(zhì)形態(tài)的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zhì),屬于物理變化。 點睛∶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有無其他物質(zhì)生成,化學變化有其他物質(zhì)生成,物理變化沒有其他物質(zhì)生...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南充市2018屆九年級畢業(yè)班第三次診斷性檢測 題型:填空題
這個季節(jié)草莓是最受大眾喜愛的水果。星期天小紅和媽媽去采摘草莓,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很多知識與化學有關(guān)。請回答:
(1)草莓大棚所用的塑料薄膜屬于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下同)。
A.天然材料 B.金屬材料 C.有機合成材料
(2)用發(fā)酵后的豆?jié){或豆渣做肥料,種出的草莓又大又甜。發(fā)酵后的豆?jié){或豆渣含有C、H、K和P等元素。澆發(fā)酵后的豆?jié){或豆渣相當于施加了____________。
A.氮肥 B.磷肥 C.鉀肥 D.復合肥
C D 【解析】(1)草莓大棚所用的塑料薄膜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橡膠,塑料和合成纖維均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故選C。(2)澆發(fā)酵后的豆?jié){或豆渣相當于施加了磷和鉀復合肥,發(fā)酵后的豆?jié){或豆渣含有C、H、K和P等元素,常用的肥料是氮肥,磷肥和鉀肥。 點睛∶氮肥是含有氮元素的鹽,磷肥是含有磷元素的鹽和鉀肥是含有鉀元素的鹽,含有氮,磷和鉀中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的鹽稱為復合肥。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
(1)寫出下列微粒的化學符號。
①氟原子 ________________ ② 碳酸分子______________
③硝酸根離子_____________ ④銅離子_________________
(2)用下列物質(zhì)的字母填空。
A.活性炭 B.干冰 C.熟石灰 D.硝酸鉀
①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 ②可用作復合肥料的是_______;
③能吸附水中色素和異味的是_______; ④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3)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出有關(guān)反應的類型
①用硫酸除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硫酸銨和熟石灰混合加熱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 ;
③葡萄糖在體內(nèi)提供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H2CO3 NO3- Cu2+ C D A B Fe2O3+3H2SO4==Fe2(SO4)3+3H2O (NH4)2SO4+Ca(OH)2 == CaSO4+2H2O+2NH3↑ 復分解反應 C6H12O6+6O2 →6CO2+6H2O 【解析】(1)①原子直接用元素符號來表示,故氟原子表示為F;② 碳酸分子用碳酸的化學式來表示,1個碳酸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3個氧原子,故...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金山區(qū)2018屆九年級中考二;瘜W試卷 題型:綜合題
下圖裝置適當組合可用于 H2、O2、CO2 等氣體的制備和收集。
①儀器I的名稱是__________,若A裝置內(nèi)藥品為Zn和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若B裝滿水,用于收集A生成的H2,則a接____________(填“b”或“c”)。
② 實驗室用 A 制 O2 的原理是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③ 裝置 B 收集 CO2,驗滿時,燃著木條應放在_________(填“b”或 “c”)端。
④ 將實驗室制得的 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未變渾濁,作如圖探究:
完成填空:
裝置 C、E 中溶液變渾濁,D 中溶液不變渾濁,則原石灰水未變渾濁的原因是__________, 裝置 D 的作用是______,E 中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學方程式 表示)。
⑤ 實驗室制 CO2,若有 0.4mol 碳酸鈣完全反應,求生成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列式計算)______
錐形瓶 Zn+2HCl=ZnCl2+H2↑ c 2H2O22H2O+O2↑ c 制得的 CO2氣體中含有 HCl 氣體 檢驗 HCl 是否除盡 CO2+Ca(OH)2=CaCO3↓+H2O 17.6 g 【解析】本考點主要考查了儀器的名稱、氣體的制取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同時也考查了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和氣體的除雜等,綜合性比較強。氣體的制取裝置的選擇與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的條件有關(guān);氣體的收集裝...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