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硝酸鉀、硝酸銅、硝酸銀三種物質(zhì)的混合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鐵粉,當反應停止后,過濾,取出一定量的濾液,滴加少許鹽酸,沒有產(chǎn)生沉淀.由此可推斷:反應后一定存在的固體物質(zhì)是______,可能存在的固體物質(zhì)是______,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陽離子是______,可能存在的陽離子是______,一定不存在的陽離子是______.
由于鹽酸中的氯離子與銀離子結(jié)合能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所以由取出一定量的濾液,滴加少許鹽酸,沒有產(chǎn)生沉淀,可知溶液中的銀離子已經(jīng)被完全置換出來了,鐵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亞鐵,所以反應后一定存在的固體就是被全部置換出來的銀,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陽離子是亞鐵離子和鉀離子,一定不存在的陽離子是銀離子,如果鐵過量固體中是鐵、銅、銀;如果鐵恰好完全反應,固體中有銅和銀,如果鐵不足量固體可能是銅和銀或只有銀;所以說可能存在的固體物質(zhì)是銅和銀,可能存在的陽離子是銅離子.
故答案為:銀;鐵和銅;亞鐵離子和鉀離子;銅離子;銀離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A~E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五種物質(zhì),有如下圖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A是生命之源.“-”表示兩端的物質(zhì)能反應,“→”表示物質(zhì)間存在轉(zhuǎn)化關(guān)系.(部分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已略去)
(1)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
B______,D______.
(2)A生成B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_.
(3)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B→C______.
C→D______.
D+E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A、B、C、D、E五種物質(zhì)是初中階段接觸的常見物質(zhì).其中A、B、C為氣體,D是焙制糕點所用的發(fā)酵粉中的主要成分,E由三種元素組成,加熱分解D生成E.“--”相連的物質(zhì)間在一定條件下能反應,“-→”表示物質(zhì)間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試推斷:
(1)D的化學式______,固體C俗稱______;
(2)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圖中“-”表示相連的物質(zhì)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反應,“→”表示丁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zhuǎn)化為乙.下表四組選項中符合圖要求的是( 。
AH2SO4BaCl2NaOHNaCl
BBa(NO32K2CO3HClNaOH
CFeCuCl2ZnHCl
DO2CO2CuOC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是初中化學一些常見物質(zhì)之間轉(zhuǎn)化的關(guān)系圖(有些反應條件已省略).其中,A、B、X、Y均為無色氣體,E、F為常見金屬.已知高溫下CO能與多種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相應金屬和CO2.請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B物質(zhì)的化學式為______;
(2)藍色溶液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3)黑色固體甲與X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由Na、S、O、H四種元素中的兩種或三種元素組成的四種化合物,其中甲能跟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兩種鹽;乙能跟鹽酸反應生成鹽和水;丙能跟苛性鈉溶液反應生成鹽和水;丁呈中性,跟氧化鈉或二氧化硫均能發(fā)生化合反應.則下列推論中正確的是( 。
A.甲可能是Na2SO4B.乙一定是NaOH
C.丙一定是H2SO4D.丁可能是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有BaCl2、HCl、Na2CO3三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溶液,只選一種試劑就將它們逐步鑒別出來(允許用已鑒別出來的物質(zhì)),該選擇的試劑是( 。
A.石蕊試液B.硝酸銀溶液C.燒堿溶液D.硫酸鈉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已知溶液A中只含一種溶質(zhì),請根據(jù)圖示回答相關(guān)問題;
(1)溶液A中溶質(zhì)的化學式:______,白色沉淀E的化學式______.
(2)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B→A:______,D→E: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多選題

室溫下,在pH=13的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3+、Cl-、SO42-、Na+B.K+、SO42-、CO32-、Cl-
C.K+、Na+、Ba2+、NO3-D.H+、CO32-、Cl-、C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