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用“>”、“<”或“=”填空
(1)相同條件下的密度:氧氣       空氣
(2)制取氧氣的速率:加熱氯酸鉀       加熱混有二氧化錳的氯酸鉀
(3)用量筒量取液體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為15ml,所量液體實際體積       15ml
(4)緩慢氧化的放熱量         燃燒的放熱量
(5)氮氣的含量:呼出氣體       空氣
>、<、>、<、=
分析:(1)氧氣的分子量是32,空氣的平均分子量是29;
(2)二氧化錳能加速氯酸鉀的分解,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3)根據(jù)讀取量筒液體讀數(shù)的方法判斷;
(4)緩慢氧化放出的熱量較少、不發(fā)光,不劇烈,比較緩慢,燃燒通常是指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劇烈的發(fā)光、放熱的化學反應;
(5)氮氣不參與呼吸作用,呼出氣體和呼入氣體中的氮氣的體積沒有明顯變化.
解答:解:(1)氧氣的分子量是32,空氣的平均分子量是29,氧氣的密度略大于空氣的密度;
(2)二氧化錳能加速氯酸鉀的分解,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加熱混有二氧化錳的氯酸鉀,放出的氧氣的速度較快;
(3)讀取量筒液體讀數(shù)時應平視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仰視時會造成讀數(shù)偏小,實際體積偏大;
(4)緩慢氧化放出的熱量較少、不發(fā)光,不劇烈,比較緩慢,燃燒通常是指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劇烈的發(fā)光、放熱的化學反應,放出的熱量多;
(5)氮氣不參與呼吸作用,呼出氣體和呼入氣體中的氮氣的體積沒有明顯變化;
故答案為:
(1)>;
(2)<;
(3)>;
(4)<;
(5)=.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氧氣的物理性質、催化劑的特點、緩慢氧化等基礎知識,平時多積累知識,解答此題并不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餅干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變軟,說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
B.常用氮氣作食品保護氣,是由于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C.凡是無色、澄清透明的液體都是溶液
D.稀有氣體又叫惰性氣體,是因為其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作保護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在氦氣、氧氣、氫氣、赤鐵礦、磷礦粉5種物質中,選擇符合要求的物質填寫在橫線上。
(1)工業(yè)煉鐵的原料是            
(2)屬于清潔能源的是            。
(3)為延長燈泡使用壽命而充入的氣體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北京市政府采取措施、強制各單位使用脫硫優(yōu)質煤、主要為了防止下列哪種氣體對空氣的污染:
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氯酸鉀B.過氧化氫溶液C.空氣D.高錳酸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下列事實說明空氣中含有哪些成分.(3分)
酒精在空氣中可以燃燒____.
酥脆的餅干露置于空氣中變軟____.
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氣中放置,其表面生成一層白膜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A.丹陽黃酒B.匯源果汁C.蒸餾水D.紙質風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氮氣在常溫下難與其他物質發(fā)生反應,因此可以用來                   。但在高溫下能與其他物質發(fā)生反應,利用這一性質,氮氣可用來           ,為植物生長提供養(yǎng)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小林同學在做探究質量守恒定律實驗時,稱取2.4g鎂條在點燃的條件下與充足的空氣反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實驗完畢后,稱得所得固體的質量小于4.0g.
【提出問題】固體質量為什么會小于4.0g呢?是否發(fā)生了其他反應呢?
【查閱資料】鎂在空氣中燃燒時,除了鎂與氧氣反應外,還可發(fā)生反應:
①2Mg+CO2
點燃
.
C+2MgO ②3Mg+N2
點燃
.
Mg3N2
【猜想與假設】反應后固體質量小于4.0g是由于發(fā)生反應______(填“①”或“②”)造成的,其理由是______.
【實驗探究】根據(jù)初中化學所學知識用圖所示裝置除去空氣中的氧氣得到氮氣(含少量稀有氣體).可燃物應選擇的物質是______(填寫物質的字母代號).
A.木炭 B.紅磷 C.硫粉
選擇的理由是______.
將點燃的鎂條伸入所制得的氮氣中,鎂條在氮氣中劇烈燃燒.
【實驗結論】2.4g鎂在空氣中完全反應后所得固體質量小于4.0g,是由于生成的產物是______的混合物所致.
【評價與反思】通過上述實驗,小林對燃燒有了新的認識: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