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氫氧化鈉的性質(zhì)之后,知道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某科技小組想進一步探究是哪一種粒子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H2O ;  猜想②:可能是Na+;   猜想③:可能是OH-
【實驗驗證】 

【討論反思】有同學認為猜想①不需要實驗驗證就可以排除,你認為該同學的理由是                                                                      。

【實驗驗證】 試管內(nèi)溶液仍為無色             Na+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 
                          試管內(nèi)溶液變?yōu)榧t色               OH-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
【討論反思】無色酚酞試液中有大量水分子,已經(jīng)證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變紅色。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化學實驗室,亮亮學習小組要對實驗產(chǎn)生的廢液進行研究.已知廢液中可能含有KNO3、KMnO4、BaCl2、NaOH中的一種或幾種.
小組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
首先,觀察廢液為無色溶液,然后,測試廢液的pH為13.
(1)廢液為無色,則廢液中一定不含
KMnO4
KMnO4

(2)小組同學從物質(zhì)性質(zhì)的角度分析:此廢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原因是:
此廢液中含有氫氧化鈉,而氫氧化鈉具有強腐蝕性,會污染水源或腐蝕下水道
此廢液中含有氫氧化鈉,而氫氧化鈉具有強腐蝕性,會污染水源或腐蝕下水道

(3)你建議如何處理該廢液?
用適量的稀硫酸與之反應(其他合理答案均給分)
用適量的稀硫酸與之反應(其他合理答案均給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甲、乙兩個研究性學習小組分別制備氨氣,并利用氨氣的性質(zhì)(氨氣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生成銅、水和氮氣)來驗證分子中氮、氫原子個數(shù)比,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流程:

實驗中,先用制得的氨氣排盡洗氣瓶前所有裝置中的空氣,再連接洗氣瓶和氣體收集裝置,立即加熱氧化銅.反應完成后,黑色的氧化銅轉(zhuǎn)化為紅色的銅.
下圖A、B、C為甲、乙兩小組制備氨氣時可能用到的裝置,D為盛有足量濃硫酸的洗氣瓶.

甲小組測得:反應前氧化銅的質(zhì)量為m1g、氧化銅反應后轉(zhuǎn)化成的銅的質(zhì)量為m2g;生成的氮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V1L(已知標準狀況下,22.4L氮氣的質(zhì)量是28g).
乙小組測得:洗氣前裝置D的質(zhì)量m3g、洗氣后裝置后D的質(zhì)量m4g;生成的氮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V2L.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儀器a的名稱: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2)檢查A裝置氣密性的具體操作方法是
連接導管,將導管插入水中,用手緊握試管,導管口有氣泡產(chǎn)生;松開手后,導管內(nèi)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穩(wěn)定的水柱
連接導管,將導管插入水中,用手緊握試管,導管口有氣泡產(chǎn)生;松開手后,導管內(nèi)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穩(wěn)定的水柱

(3)甲、乙兩小組選擇了不同方法制備氨氣,請將實驗裝置的字母編號和制備原理填寫在下表空格中.
實驗裝置 實驗藥品 制備原理
甲小組 A 氫氧化鈣、硫酸銨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H42SO4+Ca(OH)2═2NH3↑+2H2O+CaSO4
(NH42SO4+Ca(OH)2═2NH3↑+2H2O+CaSO4
乙小組
B
B
濃氨水、氫氧化鈉
(4)甲小組用所測數(shù)據(jù)計算出氨分子中氮、氫的原子個數(shù)之比為
5V1:7(m1-m2
5V1:7(m1-m2

(5)乙小組用所測數(shù)據(jù)計算出氨分子中氮、氫的原子個數(shù)比小于理論值,其原因是
洗氣瓶D中的濃硫酸不但吸收了反應生成的水,還吸收了未反應的氨氣,從而使計算的氫的量偏高
洗氣瓶D中的濃硫酸不但吸收了反應生成的水,還吸收了未反應的氨氣,從而使計算的氫的量偏高
. 為此,乙小組在原有實驗流程的基礎(chǔ)上,在
洗氣瓶D前
洗氣瓶D前
的位置增加了一個裝有足量藥品的實驗儀器,重新實驗.根據(jù)實驗前后該藥品的質(zhì)量變化及生成氮氣的體積,也得出了合理的實驗結(jié)果.該藥品的名稱是
堿石灰(或無水硫酸銅、氫氧化鈉、氧化鈣等)
堿石灰(或無水硫酸銅、氫氧化鈉、氧化鈣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3年第二十三屆“天原杯”全國初中學生化學素質(zhì)和實驗能力競賽(天津賽區(qū))初賽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甲、乙兩個研究性學習小組分別制備氨氣,并利用氨氣的性質(zhì)(氨氣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生成銅、水和氮氣)來驗證分子中氮、氫原子個數(shù)比,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流程:

實驗中,先用制得的氨氣排盡洗氣瓶前所有裝置中的空氣,再連接洗氣瓶和氣體收集裝置,立即加熱氧化銅.反應完成后,黑色的氧化銅轉(zhuǎn)化為紅色的銅.
下圖A、B、C為甲、乙兩小組制備氨氣時可能用到的裝置,D為盛有足量濃硫酸的洗氣瓶.

甲小組測得:反應前氧化銅的質(zhì)量為m1g、氧化銅反應后轉(zhuǎn)化成的銅的質(zhì)量為m2g;生成的氮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V1L(已知標準狀況下,22.4L氮氣的質(zhì)量是28g).
乙小組測得:洗氣前裝置D的質(zhì)量m3g、洗氣后裝置后D的質(zhì)量m4g;生成的氮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V2L.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儀器a的名稱:   
(2)檢查A裝置氣密性的具體操作方法是   
(3)甲、乙兩小組選擇了不同方法制備氨氣,請將實驗裝置的字母編號和制備原理填寫在下表空格中.
實驗裝置實驗藥品制備原理
甲小組A氫氧化鈣、硫酸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乙小組    濃氨水、氫氧化鈉
(4)甲小組用所測數(shù)據(jù)計算出氨分子中氮、氫的原子個數(shù)之比為   
(5)乙小組用所測數(shù)據(jù)計算出氨分子中氮、氫的原子個數(shù)比小于理論值,其原因是    . 為此,乙小組在原有實驗流程的基礎(chǔ)上,在    的位置增加了一個裝有足量藥品的實驗儀器,重新實驗.根據(jù)實驗前后該藥品的質(zhì)量變化及生成氮氣的體積,也得出了合理的實驗結(jié)果.該藥品的名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