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氯化鎂和氯化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過量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濾紙上的物質是
A、銅 B、銅和鐵 C、銅、鐵、鎂 D、鐵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濰坊地區(qū)初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2分)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都離不開金屬材料。
(1)在汽車電路中,經常用銅作導線,這是利用了銅的 性。
(2)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空氣和__________直接接觸,根據鐵生銹的條件,自行車支架大梁采取的防銹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學為了驗證鎂、鐵、銅的活動性順序,他選擇了打磨過的鐵絲,你認為他還需要的另外兩種溶液是____________溶液和______________溶液。請根據選定的試劑寫出上述實驗中發(fā)生反應的一個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化學小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進行了下圖實驗,已知溶液甲呈藍色。
向固體乙上滴加鹽酸時 (填“有”或“沒有”)氣泡產生,溶液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
是 (寫化學式),寫出一個該實驗過程中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泰安市初三學業(yè)水平模擬試卷(二) 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化學用語與含義相符的是
A.2O—2個氧元素 B.P2O5 — 五氧化二磷
C.H2—2個氫原子 D.—鈣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省初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將甲、乙兩種物質,分別加入盛有相同水的①、②號試管中。充分震蕩后發(fā)現:①號試管的液體中分散著小液滴;②號試管內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則①號試管內是 (選填“溶液”或“乳濁液”,下同);②號試管內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省初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的溶解度曲線圖中,分別通過增加溶質、降低溫度和溫度不變的條件下蒸發(fā)溶劑這三種方法,均可使其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旱氖?/p>
A.溶液甲
B.溶液丙
C.甲和丙的混合溶液
D.丙和乙的混合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初三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某化學探究小組的同學為測定某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他們將樣品放入燒杯中,再加入足量的稀鹽酸,至不再有氣泡產生為止.各步稱量數據如下:(稀鹽酸的揮發(fā)可忽略不計)
生鐵樣品質量為11.5 g ; 燒杯的質量 為32.5 g ; 所加稀鹽酸的質量為200.0 g;
反應后燒杯及所盛物質的總質量為243.6 g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中產生氣體的質量是 g.
(2)計算該生鐵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步驟,計算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初三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類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含碳元素的新材料不斷涌現。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號)。
A.碳酸鈣 B.乙醇(C2H5OH) C.一氧化碳
(2)如圖“碳海綿”是已知最輕的固體材料,只由碳元素組成,具有多孔結構,彈性好。它對石油有很強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將吸入的石油擠出后仍可恢復原狀。下列關于碳海綿的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具有吸附性 B.不可重復使用 C.可處理海上泄漏的石油
(3)倡導“低碳”生活,主要是為了減少 (填化學式)的排放量。請舉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這一主題的做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初三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兩種氣體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種原子。你認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B.該反應中反應物兩種分子的個數比為1∶2
C.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沒有改變
D.該反應類型為化合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興化市南片三校初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生活中的下列物質,不屬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 B.鐵釘 C.礦泉水 D.加碘食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