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學習小組對人體吸入的空氣與呼出的氣體,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人體吸入的空氣與呼出的氣體組成有什么不同?
(查閱資料)(1)通常條件下,白磷與氫氧化鈉溶液不反應。
(2)白磷在有氧氣的情況下,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約為40℃。
(3)二氧化碳可以被氫氧化鈉溶液完全吸收,其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鈉和水。
(實驗操作、記錄、分析)
實驗一:探究吸入的空氣
圖1實驗一的裝置
(1)先檢查裝置的________,裝入試劑,在醫(yī)用輸液袋中裝入VmL空氣,連接裝置。
(2)打開彈簧夾________,緩慢將袋中的氣體全部排除.讀出量筒中液體體積為V1mL,氫氧化鈉發(fā)生反應的符號表達式________。
(3)關閉彈簧夾K1、K2,再________(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燒。待瓶中氣體冷卻至室溫,打開K2。讀出量筒中液體體積為V2mL,其數(shù)值等于已反應的________外的氣體總體積。
實驗二:探究呼出的氣體
圖2實驗二的裝置 圖3實驗三的裝置
(4)如圖所示,把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測濕度)探頭放入袋中,開始采集數(shù)據,然后向袋內呼出氣體,采集的數(shù)據經處理如圖所示,表示二氧化碳體積分數(shù)變化的是________(填“X”或“Y”或“Z”)。Y的體積分數(shù)在60s之后逐漸減小的原因是________。
(數(shù)據處理)
(5)實驗一中,人體吸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是________,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是________。(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6)實驗二中,200s時沒有被測定的氣體所占的總體積分數(shù)為________。
(實驗結論)
(7)通過實驗探究,可知人體吸收的空氣與呼出氣體組成有何不同?(任寫一條即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氣密性K1,K2NaOH+CO2→Na2CO3+H2O向燒杯中加熱水(或隔著石棉網加熱)CO2和O2Z;水蒸氣液化了×100%;×100%人體吸入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比呼出氣體的多(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1)實驗前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裝入試劑,在醫(yī)用輸液袋中裝入VmL氣體,連接裝置;
(2)氫氧化鈉溶液易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鈉和水,反應的符號表達式:NaOH+CO2→Na2CO3+H2O錐形瓶中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減少的液體體積測出二氧化碳的含量;
(3)關閉彈簧夾K1、K2,再向燒杯中加入熱水(熱水溫度大于40°C),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燒.待瓶中氣體冷卻至室溫,打開K2.量筒中的水倒吸,讀出量筒中液休體積為V2mL.其數(shù)值等于己反應的氧氣和二氧化碳之外的氣體總體積;
(4)把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測濕度)探頭放入袋中,開始采集數(shù)據(如圖1),然后向袋內吹入氣體,采集的數(shù)據經處理得到圖2,由于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多和水蒸氣增多,氧氣減少,表示二氧化碳體積分數(shù)變化的是Z,Y的體積分數(shù)在60s后逐漸減小的原因是水蒸氣冷凝;
(5)實驗一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表達式是:×100%;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表達式是:×100%;
(6)由圖示可知:200s時未采集數(shù)據的所有氣體,總體積分數(shù)為76.66%;
(7)人體的新陳代謝需要消耗氧氣,同時產生二氧化碳,因此呼出氣體中所含的氧氣的含量比人體吸入空氣中氧氣含量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人體吸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多。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王麗用家用制氧機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氣體,帶到實驗室對其進行研究。
(1)實驗I:驗證所收集的氣體是否為純凈的氧氣。
(實驗記錄)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結論 |
取一只250 mL的集氣瓶,收集一瓶所得氣體,然后把燃著的石蠟插入集氣瓶中 | 石蠟燃燒得更旺 | 收集的氣體是純凈的氧氣 |
(實驗反思)老師指出上述實驗并不能證明小麗所帶來的氣體一定是純凈的氧氣。該實驗不能證明所收集氣體為純凈氧氣的原因是____。
(2)實驗II:測定小麗所帶氣體中氧氣的含量。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并重復多次。
(實驗記錄 )
實驗操作 | 主要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及解釋 | |
① | 連接儀器,____ | / | / |
② | 加入藥品,將裝置連接固定 | / | / |
③ | 打開止水夾a和b,向A中緩慢鼓入一定量氣體后關閉止水夾a和b | A中水進入到B中,B中水的體積為200 mL。 | 收集200 mL氣體(由壓強差引起的誤差忽略不計) |
④ | 用凸透鏡聚光引燃白磷 | 燃燒放熱,有大量白煙 | 反應表達式____ |
⑤ | 待白磷熄滅并冷卻至室溫, 進行操作I____ | 現(xiàn)象I____ | 小麗收集的氣體不是純凈的氧氣 |
<>
(數(shù)據記錄)
實驗次序 | 1 | 2 | 3 | 4 | 5 |
B中剩余水體積/mL | 100 | 42 | 39 | 41 | 38 |
(數(shù)據處理)上表數(shù)據中,第1組數(shù)據偏差較大,存在明顯誤差,在數(shù)據處理時應刪去。小麗所帶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____ 。
(實驗反思)導致第1組數(shù)據產生較大誤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
(1)紅磷在氧氣中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鐵在氧氣中燃燒:_________________。
(4)鎂條在空氣中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 。
(5)利用雙氧水制取氧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100克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某溶液,使其濃度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溶劑的質量蒸發(fā)掉一半
B. 溶質的質量增加一倍
C. 蒸發(fā)掉的溶劑質量等于溶液質量的一半
D. 加入100克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此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兩種物質在光照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一種小球代表一種原子)。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有些化學反應需要在一定條件下才能發(fā)生
B. 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shù)目都沒有改變
C. 該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均屬于化合物
D.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卻不能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下列有關實驗回答問題:
(1)A組實驗是鐵絲的燃燒實驗。鐵絲繞成螺旋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再將鐵絲伸入集氣瓶內。
(2)B組實驗是研究動物的呼吸作用的實驗。實驗過程中將觀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細玻璃管中的紅墨水______(填“向左”或“向右”)移動,原因是_____________。
(3)C組實驗是探究蠟燭燃燒的實驗,蠟燭燃燒時火焰分__________層;取一干冷燒杯罩在蠟燭的火焰上方,觀察到燒杯內______________,接著點燃了蠟燭剛熄滅的一縷白煙,該白煙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
(4)D組實驗_______(填“能”或“不能”)比較MnO2和CuO的催化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2016年入冬以來,一場幾十年罕見的大旱襲擊了我國北方地區(qū),干冰在抗旱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文字描述了有關干冰的變化和性質,請將a物理變化、b化學變化、c物理性質、d化學性質,填在下面的空格內.
①干冰在﹣78℃時以下,是一種白色雪花狀的固體________②溫度升高,干冰直接變成氣態(tài)二氧化碳________③二氧化碳通到澄清的石灰水中_______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_________.
(2)如圖所示,用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以甲、乙兩種方式迅速插入盛滿氧氣的集氣瓶,觀察到木條復燃,且在甲中燃燒比在乙中劇烈.上述現(xiàn)象說明氧氣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用下圖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請你填寫有關空格,并與同學交流。
⑴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物質燃燒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⑵待該物質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由本實驗還可以推測氮氣的性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將紅磷換成碳粉,該實驗能否獲得成功?___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