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九年級上學期階段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日常生活常接觸到“含氟牙膏”、“高鈣牛奶”、“碘鹽”、“富硒茶葉”、“加鐵醬油”等用品,這里的氟、鈣、碘、硒、鐵指的是
A.單質(zhì) B.原子 C.離子 D.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蘇省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汽油主要組成元素是碳和氫,發(fā)動機中汽油與空氣參與了一系列反應.學習小組為了探究某汽車所排放氣體的成分,進行如下實驗.
【猜想】
該氣體可能含有 、 及少量的CO、NO和NO2等.你猜想含有這些氣體的依據(jù)是 。
【查閱資料】
①NO是無色無味、難溶于水的有毒氣體,NO2是紅棕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
②一氧化氮遇到氧氣發(fā)生反應:2NO+O2═2NO2;
二氧化氮通入水中發(fā)生反應:3NO2+H2O═2HNO3+NO.
③CO和NO均可使新鮮血液變質(zhì)而使顏色變暗.
【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及化學方程式 |
(1)用球膽收集汽車排出氣體 | -------- | -------- |
(2)聞該氣體氣味 | 有刺激性氣味 | 該氣體中可能含有 |
(3)將該氣體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該氣體中一定含有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是 。 |
(4) | C中新鮮血液顏色變暗;D中有紅棕色氣體產(chǎn)生。 | 該氣體中,除了(3)所確定的成分外,下列有關其余成分的說法一定不正確的是 ①只含NO ②只含NO2 ③只含CO ④含NO和NO2 ⑤含CO和NO2 ⑥含CO和NO ⑦含CO、NO和NO2 |
(5)將(4)中C導出的氣體通入 | 觀察到 . | 該氣體中一定含有CO |
【計算】將汽車排放的廢氣經(jīng)過處理只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若用10g這種氣體通過足量的氧化鐵,高溫一段時間后收集到12.4g氣體,則10g氣體中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蘇省實驗學校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諺語詩詞中蘊含著科學道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真金不怕火煉”是說黃金熔點很高
B.“滿架薔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C.“百煉成鋼”與“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蘊含的化學原理相同
D.“眾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著火點越低,越容易著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蘇省揚州市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用化學符號填空:
①2個氫原子 ;
②4個銨根離子 ;
③保持氧氣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 ;
④氧化鈣中鈣元素的化合價 ;
(2)現(xiàn)有:氮氣、氧氣、干冰、 水、 碳酸。用化學式回答:
①可用瓜果食品保護氣的是 ;
②固體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③能供給呼吸的是 ;
④汽水中含有的一種酸是 ;
⑤最常見的溶劑 。
(3)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回答相關問題
①鎂在氧氣中燃燒 。
②鐵片插入硫酸銅溶液中 ,基本反應類型 。
③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 。
④酒精(C2H6O)在空氣中完全燃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重慶市片區(qū)教研共同體九年級上學期半期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下圖A、B都是研究物質(zhì)組成的實驗。
(1)A是利用可燃物紅磷耗盡瓶內(nèi)的 ,使瓶內(nèi)壓強減小來推測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其反應符號表達式為 。
(2)B是電解水實驗裝置。
①氣體b是 ;(填化學式)
②寫出檢驗氣體a時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符號表達式 。
③能夠由電解水實驗直接得到的結論是 。
A.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B.水中氫、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2: 1;
C.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D.水的化學式為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蘇省常州市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再認識。
【實驗回顧】
圖1是實驗室用紅磷燃燒來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
(1)寫出紅磷燃燒的符號表達式 。
(2)實驗原理:由于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使瓶內(nèi)氣體的 減小,燒杯中水倒吸到集氣瓶。
【問題提出】
有實驗資料表明:燃燒過程中當氧氣體積分數(shù)低于7% 時,紅磷就無法繼續(xù)燃燒,因此通過上述實驗,測定結果與理論值往往相差較大。
【實驗改進】
Ⅰ. 甲同學根據(jù)鐵在空氣中生銹的原理設計圖2實驗裝置,再次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裝置中裝鐵粉的紙袋浸有濃食鹽水,會加速鐵生銹)。
Ⅱ. 乙同學經(jīng)過思考,在圖2的基礎上設計了圖3實驗裝置,實驗測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時間/h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壓強/KP | 101.6 | 89.7 | 85.4 | 83.3 | 82.2 | 81.] | 81.2 | 81.2 | 81.2 |
【交流表達】
(1)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改進后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是 (結果精確到0.1%)。
(2)從實驗原理角度分析,圖2的實驗結果比圖1準確度更髙的主要原因是: 。
【實驗反思】
許多同學用改進前圖1裝置得出的結論卻也與理論值相差不大,其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3-2014學年上海市黃浦區(qū)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示“錯誤操作”與圖下面“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試劑粘附在試管壁上 B.引起中毒 C.液體會沖出試管 D.讀數(shù)不準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山東省新泰市九年級上學期學習能力競賽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zhì),在一定條件下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甲 | 乙 | 丙 | 丁 | |
反應前 | 70% | 14% | m | 10% |
反應后 | 42% | n | 40% | 10% |
A.丙可能是單質(zhì) B.甲、乙的質(zhì)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質(zhì)量
C.丁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D.若消耗3 g的乙,則生成17 g的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