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006?宿遷)圖表資料可以為我們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是某學生對圖表資料的使用,其中不正確的是( )
【答案】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金屬活動性順序、溶解度曲線、酸、堿、鹽的溶解性表的應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即可解答.
解答:解:A、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故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根據密度數據表,無法判斷液體物質揮發(fā)性的大小,故選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C、根據溶解度曲線圖,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和不大的物質,可以分別采用降溫結晶和蒸發(fā)結晶的方法結晶,故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故根據溶解度曲線圖,可判斷有無沉淀生成,故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熟練掌握金屬活動性順序、溶解度曲線、酸、堿、鹽的溶解性表應用水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6?宿遷)自來水消毒過程中通常會發(fā)生如下化學反應,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可用圖表示:

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
(1)請寫出甲圖所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H2O+Cl2═HCl+HClO
H2O+Cl2═HCl+HClO
;
(2)乙圖所示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分解反應
分解反應
;
(3)上述物質中,屬于單質的有
Cl2、O2
Cl2、O2
(填化學式);
(4)D物質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
+1
+1

(5)以甲圖為例分析,你能總結出的一條結論是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或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化學反應的本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等合理說法均給分)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或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化學反應的本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等合理說法均給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6?宿遷)化學興趣小組的三位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
(1)貝貝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
(2)芳芳點燃蠟燭,觀察到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圖)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a
a
(填“a”、“b”或“c”)處最先碳化.結論:蠟燭火焰的
外焰
外焰
溫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蠟燭燃燒的過程中,發(fā)現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你認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適的是
C
C

A.反復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現象
B.查找資料,了解石蠟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體是什么
C.認為與本次實驗目的無關,不予理睬
D.詢問老師或同學,討論生成黑色物質的原因
(4)三位同學在探究的過程中,將短玻璃導管插入焰心,發(fā)現另一端也可以點燃.
【提出問題】導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氣體,氣體成分可能會是什么呢?
【猜想】貝貝認為:可能是蠟燭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CO
芳芳認為:可能是蠟燭受熱后產生的石蠟蒸氣
婷婷認為:可能以上兩種情況都有
【實驗方案】
換一根較長的導管,并用冷的濕毛巾包住導管,然后在導管另一端做點火實驗.
【現象與結論】
如果觀察到
導管口同樣能點燃,去掉毛巾,導管內壁看不到冷凝的固體
導管口同樣能點燃,去掉毛巾,導管內壁看不到冷凝的固體
現象,則貝貝的猜想正確;
如果觀察到
導管口不能點燃,去掉毛巾,導管內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體
導管口不能點燃,去掉毛巾,導管內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體
現象,則芳芳的猜想正確;
如果觀察到
導管口能點燃,但火焰較小,去掉毛巾,導管內壁能看到冷凝的固體
導管口能點燃,但火焰較小,去掉毛巾,導管內壁能看到冷凝的固體
現象,則婷婷的猜想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1年北京市海淀區(qū)中考化學一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06?宿遷)小李在學習酸堿指示劑與常見酸、堿溶液作用時,歸納成如右圖所示的關系.圖中A、B、C、D是兩圓相交的部分,分別表示指示劑與酸、堿溶液作用時所顯示出的顏色,則其中表示不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06年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qū)九年級教學質量調查化學試卷(3月)(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6?宿遷)化學興趣小組的三位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
(1)貝貝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______;
(2)芳芳點燃蠟燭,觀察到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圖)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填“a”、“b”或“c”)處最先碳化.結論:蠟燭火焰的______溫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蠟燭燃燒的過程中,發(fā)現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你認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適的是______
A.反復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現象
B.查找資料,了解石蠟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體是什么
C.認為與本次實驗目的無關,不予理睬
D.詢問老師或同學,討論生成黑色物質的原因
(4)三位同學在探究的過程中,將短玻璃導管插入焰心,發(fā)現另一端也可以點燃.
【提出問題】導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氣體,氣體成分可能會是什么呢?
【猜想】貝貝認為:可能是蠟燭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CO
芳芳認為:可能是蠟燭受熱后產生的石蠟蒸氣
婷婷認為:可能以上兩種情況都有
【實驗方案】
換一根較長的導管,并用冷的濕毛巾包住導管,然后在導管另一端做點火實驗.
【現象與結論】
如果觀察到______現象,則貝貝的猜想正確;
如果觀察到______現象,則芳芳的猜想正確;
如果觀察到______現象,則婷婷的猜想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1年廣西桂林市化學中考復習測試卷(二)(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06?宿遷)小李在學習酸堿指示劑與常見酸、堿溶液作用時,歸納成如右圖所示的關系.圖中A、B、C、D是兩圓相交的部分,分別表示指示劑與酸、堿溶液作用時所顯示出的顏色,則其中表示不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