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下列關于實驗及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
A.將細鐵絲放入氧氣中,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B.CO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
C.向盛有鋁片的試管中加入稀鹽酸,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
D.將紅色的銅絲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會變成黑色

分析 A、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
B、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藍色火焰;
C、鋁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氫氣,氯化鋁溶液是無色溶液;
D、銅在加熱條件下能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黑色固體氧化銅.

解答 解:A、將細鐵絲放入氧氣中不能燃燒,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CO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藍色火焰,放出熱量,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向盛有鋁片的試管中加入稀鹽酸,溶液不變色,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將紅色的銅絲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會變成黑色,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點評 實驗現(xiàn)象是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現(xiàn),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為揭示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實質奠定基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圖是小紅同學做制取CO2及其性質的實驗時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確規(guī)范的是( 。
A.制氣B.
驗滿
C.
檢驗CO2
D.
存放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人類為了維持生命和健康,需要攝取多種食物.
(1)下列食物中富含糖類的是A(填序號).

(2)運動飲料中常含有鈉、鉀、鈣等,這里的鈉、鉀、鈣指元素(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所示圖象不能正確反映變化關系的是( 。
A.
在空氣中充分加熱64g銅粉
B.
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水稀釋
C.
向飽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
D.
分別向等質量的鐵粉、鋅粉中加入足量稀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所示,水槽中有一支燃著的蠟燭,水槽底部盛有石灰水,用大燒杯將蠟燭罩住.
(1)反應結束,溫度恢復室溫后,燒杯內氣體壓強小于(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氣壓強.
(2)燒杯中石灰水變渾濁的化學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3)實驗結束與開始時相比(忽略空氣的影響),電子天平的示數(shù)將不變(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請將下列物質按照一定的要求從大到。ㄓ筛叩降停┡帕校ㄌ钚蛱枺
(1)常溫下的溶解性:①CuO  ②Ca(OH)2  ③KNO3③②①;
(2)硫元素的化合價::①SO 2  ②Na2SO4 ③H2S②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關于空氣成分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空氣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B.空氣的成分按質量計算,氧氣約占21%
C.食品包裝中充入氮氣防腐
D.酸雨的產生與空氣污染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某補鈣劑說明書的部分信息如圖所示,現(xiàn)將用20片該藥劑制成的粉末與50g鹽酸混合(藥劑中其他成分不與鹽酸反應),恰好完全反應后稱得剩余物的質量為65.6g.
(1)該品牌補鈣劑每片含CaCO3的質量為多少?
(2)所用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為了證明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發(fā)生反應,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實驗探究.

【實驗目的】證明氫氧化鈉與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實驗原理】HCl+NaOH═NaCl+H2O(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儀器藥品】如圖:

【實驗方案】
(1)指示劑變色法.
①取A(填“A”或“B”)中試劑加入到D中,滴加2滴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
②用G向①中滴加稀鹽酸,直到紅色剛好消失,證明氫氧化鈉與鹽酸發(fā)生反應.
(2)有新物質生成.
③向②中繼續(xù)滴加過量稀鹽酸的目的是使氫氧化鈉完全反應.
④用F蘸、壑腥芤,在酒精燈上灼燒,有白色固體產生.將之溶解于少量水中,溫度無明顯變化,證明不是氫氧化鈉,而是生成了新物質.
(3)pH試紙法.
⑤先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的pH,再不斷滴加稀鹽酸并不斷振蕩溶液,同時多次測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測得的pH逐漸變小至等于7或小于7,則證明氫氧化鈉與鹽酸發(fā)生了反應.
(4)熱量變化法.
⑥紅紅在沒有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通過設計如圖H所示裝置順利完成了實驗,她是根據(jù)所察到的現(xiàn)象U形管中左邊液面下降判斷出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