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包粉末,已知由碳粉和氧化銅粉末組成.小明為了探究碳和氧化銅的性質,
他利用這包混合物粉末分別做了下面兩個實驗:
[實驗1]小明將少量該粉末敞口在空氣中充分灼燒.待冷卻到室溫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充分反應.燒杯中
 (填“有”或“無”)不溶物,溶液呈
色.加稀硫酸后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uO+H2SO4=CuSO4+H2O
CuO+H2SO4=CuSO4+H2O

[實驗2]小明又另取部分該粉末,將其隔絕空氣充分加強熱,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CuO
 高溫 
.
 
Cu+CO2↑;
C+CuO
 高溫 
.
 
Cu+CO2↑;
.有關所得剩余固體的成分,小明猜想為:①只有銅、②銅和碳的混合物、③
氧化銅和銅的混合物
氧化銅和銅的混合物
 (請?zhí)畛瞿愕牟孪耄鋮s到室溫后,小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充分反應.此時溶液呈無色,他認為由此可說明猜想①成立,你認為對嗎?請簡述理由.
分析:粉末為碳和氧化銅的混合物,取少量此粉末敞口在空氣中灼燒完全,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硫酸銅是藍色溶液.另取部分該粉末,將其隔絕空氣充分加強熱,碳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為進一步研究剩余固體的組成,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充分攪拌后,燒杯中有銅這個不容物.再根據(jù)現(xiàn)象判斷固體和溶質分別是什么.
解答:解:粉末為碳和氧化銅的混合物,取少量此粉末敞口在空氣中灼燒完全,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硫酸銅是藍色溶液,沒有不溶物.
  另取部分該粉末,將其隔絕空氣充分加強熱,碳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如果要進一步研究剩余固體的組成,①如果碳與氧化銅恰好反應,固體只有銅,②如果碳過量,固體是銅和碳的混合物,③如果氧化銅過量,固體是銅和氧化銅的混合物.小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充分反應.此時溶液呈無色,固體粉末為銅或銅與碳的混合物,無法確定剩余固體中是否含有C,因為Cu和C都是不和稀H2SO4反應的.
故答案為:實驗1:無;藍色;CuO+H2SO4=CuSO4+H2O
實驗2:C+CuO
 高溫 
.
 
Cu+CO2↑;氧化銅和銅的混合物;
不成立,因為Cu和C都是不和稀H2SO4反應的,無法確定剩余固體中是否含有C.
點評:本題根據(jù)題目提供的信息,結合課本中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還要注意反應后固體和溶液中溶質的判斷.本考點主要出現(xiàn)在實驗題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30、草酸是由碳、氫、氧元素組成的一種物質,其化學性質與碳酸相似.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熱條件下也分解,僅生成三種氧化物.
(1)首先根據(jù)草酸中含有
氫(或氫和氧)
元素,可推測生成物中含有水.
(2)根據(jù)其組成推測其生成物中可能有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實驗一: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實驗現(xiàn)象是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據(jù)此判斷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實驗二:小明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從而證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請回答:A裝置中黑色固體粉末是
CuO
(填化學式),A裝置中的實驗現(xiàn)象是
黑色固體變?yōu)榧t色

(3)不需要B裝置也能夠推斷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這樣的觀點:
支持
(填“支持”或“不支持”),請說出你的理由:
要根據(jù)氧化銅由黑包變?yōu)榧t色,就可斷三種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從環(huán)保的角度看,“實驗二”裝置有一個缺陷,請你指出該缺陷:
缺少尾氣處理裝置
,處理的方法是
將尾氣通到酒精燈的火焰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一包粉末,已知由碳粉和氧化銅粉末組成。小明為了探究碳和氧化銅的性質,

他利用這包混合物粉末分別做了下面兩個實驗:

【實驗1】小明將少量該粉末敞口在空氣中充分灼燒。待冷卻到室溫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充分反應。燒杯中________ (填“有”或“無”)不溶物,溶液呈________色。

加稀硫酸后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2】小明又另取部分該粉末,將其隔絕空氣充分加強熱,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所得剩余固體的成分,小明猜想為:①只有銅、②銅和碳的混合物、③________ (請?zhí)畛瞿愕牟孪?。,

待冷卻到室溫后,小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充分反應。此時溶液呈無

色,他認為由此可說明猜想①成立,你認為對嗎?請簡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